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众多宝藏之一,而毛泽东诗词又是这一宝藏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毛泽东诗词作为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的瑰宝。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传统格律诗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这些诗词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与诗人的戎马生涯和政治生活紧密相关,从一定的侧面展现了中国近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些历史画面。这些诗词因有优美的韵律、精练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新颖的形象、恢宏的气势和传神的意境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而受到许多中外学者的青睐。和其它中国传统诗词一样,意境是毛泽东诗词的魅力所在。意境在诗词的创作和鉴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中文诗词还是英文诗都是如此;也正是这一点使诗词翻译成为了一个难点。为了全面检验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是否传递了原作内涵,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英译意境的重构进行了初步但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为引言,交待了毛泽东诗词国内外的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其的框架结构。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诗歌意境,首先考察了它的定义,然后对其三个主要方面:意象、音韵、修辞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意境的特征及其作用说明,指出它们是诗词意境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译文能否重构源语意境关键所在。最后,本章还对意境与意象关系做了介绍。第三章回顾了毛泽东诗词的地位、特点,并分析了其意境,还扼要介绍了其英文版本的有关情况。第四章主要讨论在关联理论的视野下对翻译新的诠释。其中介绍了一些重要概念,如:互明性交际、关联语境、关联性、最佳关联性等,并就关联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关系做了探讨,指出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五章运用关联理论从三个主要方面:意象、音韵、修辞来考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意境重构。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意象、音韵、修辞等因素在译文中能否成功重构直接影响到整个诗篇的意境重构。英译时采取何种处理方法,使译文能体现与原文最接近的意境,使译文读者所获的审美体验和原文读者最接近,则是以关联为指导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