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矿焙烧—碳酸钠浸出液中萃取钒的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湖南某地的含钒石煤矿为实验原料,以无水碳酸钠作为焙烧过程的添加剂,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和碳酸钠混合焙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焙烧料进行浸出,浸出剂选用稀的碳酸钠溶液,浸出液采用季铵盐N263作为萃取剂直接从浸出液中提取钒,形成了石煤空白焙烧—碳酸钠浸出——N263溶剂萃取—氢氧化钠反萃—铵盐沉钒—煅烧的新工艺。实验表明,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污染少、对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石煤钒矿的焙烧主要考察了焙烧方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以及焙烧过程添加碳酸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水浸条件下,加入碳酸钠混合焙烧的焙烧料的钒浸出效果要比空白焙烧时好。水浸时,钒的浸出率由空白焙烧时的33%提高至53%。实验得到的最佳的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2h,焙烧添加剂碳酸钠的加入量为矿量的2%。(2)石煤焙烧料的浸出实验考察碳酸钠作为浸出剂浸出时的碳酸钠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对钒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酸钠浸出的较合适的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30min,浸出温度85℃,浸出液固比为2/1-3/1,碳酸钠用量为焙砂量的3%;在此条件下浸出时钒的浸出率为63%。对比NaOH和Na2CO3浸出实验,发现NaOH浸出时钒的浸出率略有提高,由60.35%上升至63.15%;但是浸出液中杂质的含量大大上升,其中Si的浓度由37.1mg/L上升至98.64mg/L。(3)从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通过饱和容量法测定了一系列不同N263浓度的有机相的萃钒饱和容量,绘制了萃取等温线。当有机相组成为0.919mol/LN263+20%仲辛醇+30%磺化煤油,料液V2O5浓度为4.205g/L, pH12.6时,测得有机相中V2O5饱和容量为34.67g/L。确定了碳酸根型季铵盐N263从碱性溶液中萃取钒的机理是有机相中的碳酸根交换水相中的钒酸根阴离子,主要的反应方程如下:V2O74-(aq)+2(R3RN)2CO3(org)-(R3RrN)4V2O7(org)+2CO32(aq)HVO42-(aq)+(R3R’N)2CO3(org)=(R3R’N)2HVO4(org)+CO32-(aq)对萃取过程的主要萃取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的萃取反应是一个微放热反应,从热力学方面考虑提高反应温度会对萃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在石煤焙砂碳酸钠浸出液中的V205浓度为5.3825g/L,CO32-的浓度为0.111mol/L,萃取温度为31℃,萃取时间为5min,萃取有机相的组成为0.919mol/L(50%)+20%仲辛醇+30%磺化煤油时,按相比1/1,采取3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V2O5的浓度降至0.02g/L以下,钒的萃取率可达到99.7%以上。反萃以NaOH溶液作为反萃剂,在负载有机相V2O5浓度为27.18g/L, NaOH溶液的浓度为3mol/L,反萃相比O/A=2/1,反萃时间5min,温度为30℃时,采用7级逆流反萃,反萃液中的V2O5浓度约为50g/L,卸载有机相中的V205浓度在0.3g/L以下,钒的反萃率在99.5%以上。沉钒洗涤后的白色偏钒酸铵晶体在80℃下烘干后,于500℃置于马弗炉中煅烧2h,得到红色粉状五氧化二钒产品,经化学分析得到含量为99.1%的V2O5产品。
其他文献
全脑室出血是指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充满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并形成脑室铸形.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后颅窝开颅清
慢性肾衰竭属于临床高发病,其作为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缓慢、症状不显著等特点。其主要发病于肾脏疾病的终末期,是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的主要疗法是血液透析,其治疗目的是延长
<正>脑梗死复发致残致死率高,近5年来,笔者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用加味水蛭胶囊预防复发,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药用炙水蛭、三七、红花、山楂等份。水蛭晒干用滑
本文设计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搬运机器人机械手。机械结构原理为电磁阀控制液压缸实现机械手升降运动,外部线圈控制电机运转实现小车进退运动。动作转换时,设置在不同部位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对174例CHD 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
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浪费、贪污、腐败,了解和摆正会计机构与监督职能、会计监督与法人治理、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会计监督与会计委派制、内部监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