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风景名胜区与城镇协调发展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城镇有着紧密联系,城镇最初是通过从周边的山河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和获得交通物流便利发展起来的,这些山河就是近郊风景名胜区的雏形。但是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推进,近郊风景名胜区和城镇之间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探寻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策略对于保护近郊风景名胜区、建设生态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研究了相关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众多实例对近郊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和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为例,对近郊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的互动发展历程、彼此关系和当前存在的矛盾等展开分析,主要认为: 近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基础,古代城镇选址考虑的是就地理因素和自然环境;科技进步、宗教兴盛、游历出访促进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和近郊的风景区建设。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存在是城镇树立品牌,发展旅游的基石;也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镇的优势;同时还是城镇休闲游憩和文化教育的场所。而城镇则成为了近郊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的载体,提供游客、基础设施和相关管理服务。但是当前大规模工业建设、快速城市化进程和旅游发展等都给近郊风景名胜区造成了压力和矛盾。 探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策,是从管理体制、近郊风景名胜区和城镇建设三方面展开的,力求做到全面、合理。管理方面的对策首先要坚持风景名胜区保护第一的原则,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体制。近郊风景名胜区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做到保护第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建设要充分考虑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影响,确定城镇空间格局和产业,塑造与近郊风景名胜区相协调的城镇形象。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一个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时期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行为的反思。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关系人民福祉、关
旅游供应链是人们为了实现旅游企业价值增值所创造的一种制度安排,旅游供应链的本质就是使企业价值增值。本文讨论的旅游供应链是介于科斯的清晰边界企业和张五常的模糊边界企业之间,更加接近张五常的模糊边界企业的经济组织。企业价值增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的节约,二是收益或价值的创造。在交易成本节约方面,循着威廉姆森的思路,指出旅游供应链管理是人们为了应对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而产生的合约不完全性所采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的建设用地也迅速扩展并呈现不断连绵的特征,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矛盾。而各地土地资源瓶颈的陆续出现,以
沈周影响了一大批画家的,同被称为明四家里的文征明和唐寅,还有花鸟画家周之冕、陈淳等。他的没骨画法,也是被后继画家争相效仿,其中恽寿平,还有齐白石的蟹爪,很是明显。沈周
目前,“三讲”教育集中学习在一些单位、部门已经告一段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明显提高,作风上明显改变,纪律明显增强。但是,一些干部也因此产生了“过关”思
农业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农业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游客满意度,还要更加重视当地居民满意度的研究,因为居民是旅游影
长期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城镇,并试图通过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发展。经过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产业结构的调
地图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地图的出现并不晚于文字的出现,说它年轻,是因为地图学总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生机。随着虚拟现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前进的脚步,《中国煤炭地质》杂志自创刊始至本期已出版发行100期了!这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With the great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in t
当前,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与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建设用地紧缺与农村居民点用地严重低效益甚至闲置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