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TSU法分区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在路面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最为迫切的难题是提高施工质量均匀性。这是因为路面坑槽、松散、拥包、开裂等早期病害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或压实度离析所致,呈现局部分散的特点,常表现为路表粗糙程度异常(更粗糙或更细腻)、结构密实度变化(空隙率偏大或偏小)。大量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结构的均匀性,对沥青混合料宏观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论文尝试结合工业CT技术来解决沥青路面细观结构的质量均匀性,并在沥青混合料三维图像获取、重构与处理技术方面,路面芯样CT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三组分识别与分离技术方面,沥青路面细观结构的质量均匀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方面等,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本论文以沥青混合料CT扫描截面图像为例,详细介绍了二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几个步骤,完善了沥青混合料图像“噪音”和“伪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图像获取质量,为进一步的图像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沥青路面(芯样)的灰度分布无明显的双峰或多峰的问题,以及图像亮度不均匀(中间暗,周边亮)的问题,提出了分区识别技术,即环状分区+OTSU法进行三组分识别,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并获得较理想的效果。针对CT扫描图像的特点,确定了采用扇形扫描的方法,分析沥青路面质量的均匀性。提出了采用颗粒面积比作为分析扫描切面粗集料颗粒的分布状态的评价指标,采用均匀性分布系数作为评价切面内细观结构质量均匀性的指标,采用切面间颗粒面积比均值的波动系数作为竖向离析的评价指标。同时,也对孔隙和沥青胶浆组分开展类似的试验研究。并且,通过路面芯样与室内成型方法之间的细观结构差异性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级配不同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路面芯样进行CT扫描分析处理,验证了利用CT扫描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图像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于不同因素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均匀性评价的适用性,因而可以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试件横纵向均匀性以及路面施工质量均匀性的合理指标。
其他文献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重大课题,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筹资渠道十分关键。目前,我国所实行的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基本医保基金结余和个人筹资。笔者认为,由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依从性差的原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的老年病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评估病人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可能影
城镇居民医保实行自愿参保原则,面对的人群主要是城镇非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年轻人参保的逆向选择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保率低,无病不参
泡沫棚种植草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和季节限制,打破草菇只能在夏季7~9月份栽培历史,利用加温等措施达到草菇周年生产.通过几年摸索,我们基
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提出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土木工程整体建设施工质量的控制及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内部联系成为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赛博空间为视角,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城市的豆瓣同城数据为对象,通过点度分布、对称性、群集性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