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离婚家庭数量在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以及家庭教育的优劣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功能不全的孩子,其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方面缺陷的可能性会加大,而恰逢少年期的初中生,其身心发展上的矛盾特殊性表现让他们在面对父母离异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危机,因其自身意识发展的局限性,易产生挫折感和被抛弃感,从而易导致其愤怒情绪的产生。经很多研究证实,愤怒情绪的失调成为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故对离异家庭初中生的愤怒情绪进行干预有其必要性。对于这一时期的少年,绘画艺术疗法为其开辟了一个充分安全的空间,去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探讨了绘画艺术疗法改善离异家庭初中生愤怒情绪的治疗效果,并对状态性愤怒与特质性愤怒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本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与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XI-CA)分析家庭功能与初中生愤怒情绪的相关性并筛选出愤怒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初中生及低愤怒者,然后采用对班主任、家长及班级同学进行访谈筛选出被试40名,其中女生20名,男生20名。采用匹配设计分配被试,共4组,每组各10名成员,男女各5名:实验组1为状态性愤怒组;实验组2为特质性愤怒组;2个控制组不采取绘画治疗,只收集成员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绘画作品(时间为实验组进行最后一次绘画干预时)。在低愤怒者中筛选20名为参照组(参照组1为低状态性愤怒组,参照组2为低愤怒特质组),只收集一次绘画作品。对2组实验组进行绘画艺术团体治疗,一周一次,一次90-120分钟,共8次主题活动。在绘画团体治疗中结合个案研讨,对情况特殊的个体进行单独辅导。干预结束后采用前测量表以及自编《初中生愤怒情绪观测指标》进行后测量化研究,以及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研讨初中生愤怒情绪的绘画作品特点。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为:1、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初中生的愤怒情绪存在一定差异性;2、离异家庭的家庭功能因素与其初中生子女的愤怒情绪存在一定相关性;3、离异家庭初中生的愤怒情绪存在性别差异;4、绘画团体疗法可以改善离异家庭初中生的愤怒情绪;5、绘画团体疗法对于高状态性愤怒的干预效果要优于高特质性愤怒;6、离异家庭初中生的绘画作品特征分析:(1)实验组1、实验组2与控制组1、控制组2的初始作品没有明显差异;(2)实验组1、实验组2与控制组1、控制组2的结束作品存在明显差异;(3)实验组1、实验组2的绘画作品特征表现为:初始画作的总体特征为直接表达出负性消极情绪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在绘画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转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