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ntibiotics)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用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从1986至1995年间其世界销售额从73.8亿美元增加到144.4亿美元,年均增幅约为10.63%,占全球抗生素总销售额的58.7~78.3%。作为其药效团的β-内酰胺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实验合成的热门课题。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非常经典的一种,又称单环菌素(monobactam),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全合成,并与其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且对β-内酰胺酶稳定,目前发展也较为迅速。在众多的合成方法中烯酮与亚胺的环加成反应最为经典,我们课题组曾对亚胺C=N双键与烯酮的[2+2]环加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烯酮的来源选择的是N-端保护的氨基酸,合成出了一系列的β-内酰胺类衍生物。本文用外消旋的节果酸酐作为甘氨酸的N-端保护试剂,和不同亚胺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并对产物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这项工作不仅对于开发具有新的生理活性的抗生素药物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为手性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本文还研究了在微波促进下酸酐与氨基酸反应制取酰胺酸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合成酰胺酸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一、本文用外消旋的苹果酸酐作为甘氨酸的N-端保护试剂,和不同亚胺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并用IR、MS、1H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反应从外消旋的节果酸出发,经过酯化、羟基保护、水解等七步反应得到羟基保护的节果酰亚胺乙酰氯,再用其作为反应物与亚胺作用合成了上述8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并对各步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本文在以外消旋的苹果酸为起始原料合成单环β-内酰胺的研究中,用到关键的中间体之一酰胺酸的合成,作为此类反应的深入研究和扩展并结合微波的特点,进一步研究了在微波促进下反应时间、所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微波输出功率等因素对酸酐与氨基酸反应制取酰胺酸反应的各种影响,发现微波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能量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就此类反应而言微波对反应产率无显著的影响。这一规律的发现为微波合成其他酰胺酸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论文综述了电致化学发光(ECL)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深入研究了铜电极上、多种暂态电化学技术下和有机相中电位分辨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机理以及分析应用潜
分子印迹技术是以分子识别理论为基础,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技术。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复杂样品的前处理手段。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
采用本课题组提出的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固体靶(PLA—IT/SFL:Pulsed Laser Abl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FargetSubmerged in Flowing Liquid)的新方法,在不同组成的
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敏活性层由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与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材料共混而成。其中,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光吸收特性、电子特性、载流子迁移性能以及与
福莫特罗(formoterol),化学名称为3-甲酰胺基-4-羟基-α-[N-[1-甲基-2-(p-甲氧基苯基)乙基]胺基甲基]苄醇,是一种长效β受体激动药,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特别是在控制夜间哮喘病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个含双烷基位阻的手性配体及其15个新型位阻铂(Ⅱ)配合物,包括:(1)以N1,N2-二正丁基取代的1R,2R-环己二胺(1R,2R-DACH)为配体,氯离子和常见二羧酸根为离去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动车电池与智能手机电池的应用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正极材料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富锂正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上时,能显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能优良等优点,已经成为全世界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青睐,在未来的商业生产上会成为主要的正极材料。本文研究的是三组分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式为xLi2MnO3·y
氧化锡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在气敏材料、高效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太阳能储存材料和选择性开环氧化催化剂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着众多研究者投身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