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智慧:神话—原型视阈下《庄子》英译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大潮之后,开始呼唤“本体回归”,即注重对文学译本“文学性”的研究。在“回归本体”的呼声中,翻译批评研究也开始重提对译本“文学性”传达的思考。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介,翻译批评不仅体现了一定的翻译理论观点,而且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以往的翻译批评模式通常是在原本和译本间进行比照和评论,引入神话-原型理论可以在三维的空间基础上增加一个时间维度,因为神话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原型,同时又与语言的起源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本文拟在神话-原型理论的观照下,主要结合维柯的“诗性智慧”观和弗莱的“后视”批评法,选取冯友兰(1931)、梅维恒(Victor H. Mair,1994)、汪榕培(1999)三位译者的《庄子》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性智慧”的内涵进行阐释,文章指出,译者的诗性智慧具有直觉情感性、具体性、想象及创造性等特点,它对文学翻译批评有着积极的建构作用。作为翻译过程中唯一的能动性生命体,译者诗性智慧就是其主体性的源泉,而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也就是其诗性智慧的流露和发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译者诗性智慧及其主体性的内外构建因素。研究表明,在评价具备神话-原型特质的隐喻性文学作品,即《庄子》的三个英译本时,本文所考察的四个系统的转换亦即译者诗性智慧的彰显:第一层为语符体系,其特点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理解这一系统,译者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诗性智慧,即艺术直觉力,使读者通过听觉和视觉直接感知到原作的这一层特征,这也是评价译作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为结构体系,该体系不仅关乎作品的形式,而且直接促成了作品主题的表现,具有创造性的结构设置方式会形成一种叙事的张力并传达出作品的深义,再现原作结构设置方式的过程也就是译者具体性思维展现的过程,本文选取了《庄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回环”结构设置,评价了诸译本对原作该结构设置的再现效果;第三层为审美意象体系,它包括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象的使用,译者在理解这一系统时需要充分调动其想象,以体现出原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主题的理解;最后一层为原型意象体系,对这一层面的把握需要译者追根溯源,调动其知识积累和文化记忆,文章选取了庄子中几个基本的原型意象:圆环、天钧和卮器,它们以卮言为载体,将文本深层众多意象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期望本研究能对隐喻特质显著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起到可资借鉴的作用。
其他文献
合作教学法建立在集体动力论、目标结构理论、社会互赖理论、接触理论等基础之上,主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达成其共同目标,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还能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起草应当树立正确的侵权责任救济理念,突出损害赔偿功能与过错责任原则,排除不应当属于侵权责任法调整的内容。在过错责任一般条款中应当增加规定"损害"与
领导权变理论是领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治通鉴》蕴含了丰富的领导权变思想,强调优秀领导者应该能够因形、因势、因情来调整领导行为。《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权变论体现
以47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孤独感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及反刍思维量表进行测试。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探讨孤独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并对自身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与人们生产、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其设计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
野外生存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与国际的接轨。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区域科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将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对要素的研究、对子系统的研究、对分系统的研究、对系统整体的研究、对系统间联系的研究和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搜集近二十余年来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文献,运用Jadad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鼻针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个月。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
经过清末民初的酝酿与初萌,到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及《工商同业公会规则施行办法》后,同业公会便迅速取代会馆、公所等旧式行会组织,成为民国时期工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