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薄膜滤光片的可调谐滤波器及其应用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调谐滤波器是光通信系统和光纤传感应用领域的重要光器件。基于介质薄膜滤光片的可调谐滤波器因具有通带窄、插入损耗低、结构小、温度稳定性好和波长调谐范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本论文主要基于薄膜光干涉滤波原理,分别对采用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和直流电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技术控制的设计两款可调谐滤波器的原理和结构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测试和对比两种可调谐滤波器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各自应用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本工作中通过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控制的可调谐滤波器能够在近50nm(1525nm~1583nm)范围内实现波长可调,当以最小步进角运行时,滤波器的波长移动间隔小于0.03nm。本文还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的可调谐滤波器的光路结构基础上,对它的光路结构进行改进,并通过采用直流电机PWM控制技术设计出了另一款可周期性地输出系列连续窄带峰的可调谐滤波器,它能够有效解决普通步进电机控制的可调谐滤波器存在的多次转到相同角度时会出现角度不重合、改变波长时要重新归零、调节效率不高等问题。文章还提出了采用线偏振光来消除可调谐滤波器中的P、S偏振光分离对滤波器输出特性影响的方法,并通过在实验中采用偏振控器控制入射光的偏振态来改善滤波器的输出波形的方法来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在分析和研究所设计的两款滤波器具体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直流电机控制的可调谐滤波器的中心波长测量方法。文中详细分析了基于可调谐滤器的中心波长测量原理,并推导出了待测中心波长与测量时间的关系式。最后,本文还对直流电机控制的可调谐滤波器在光栅中心波长和可调谐激光器中心波长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测量,进一步验证了此种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已经成为目前教学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建起多媒体教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教学。  一  不可否认,CAI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由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AKT是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细胞粘附、生长、生存、分化、细胞恶性转化、细胞骨架改变和蛋
摘 要: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作者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并结合数学史相关内容,按照观察、得到结论、猜想、历史溯源、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表述、微积分基本定理意义、微积分基本定理应用等七个方面讲述,以期达到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自然性、合理性、通俗性、有效性、深刻性的结合与统一.  关键词: 微积分基本定理 数学史 发现式教学法  定积分作为一种和式的极限按照极限计算的方法求值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对
随着高清图片、视频、流媒体等大量复杂信息的高速数据传输成为当今社会的日益迫切的新需求,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通信技术成为无线通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医疗、军事、智能家居、灾情监测等领域,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距定位方法中,节点定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防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高科技电子产品大量涌现,功能日益复杂,但随之而来的是云台类(PTZ)等其他安防产品出现静电干扰、温度、湿度等造成产品不受控问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社会对人才需要标准的转变,学校教学要进行重大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人的认识不仅仅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更多的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能改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探究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