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态,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高度综合,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京剧集我国戏曲艺术之大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我国的民族审美心理,在艺术上发展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将15首京剧经典唱段列为教学内容,并将北京、黑龙江、天津、江苏、江西、浙江、湖北、广东、甘肃十省市中小学列为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让京剧走进课堂,既让学生欣赏到了京剧的美,也改变了教育观念,开辟了素质教育的又一个试验。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京剧进学校试点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设想和建议。京剧进课堂活动,从小学开始渗透京剧的音乐、表演、剧本、舞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在京剧方面的艺术修养。京剧艺术走进校园,培养他们成为京剧艺术的忠实观众和听众,通过了解京剧使小学生们更好地树立热爱和传承京剧艺术的观念,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好准备。全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研究课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京剧的发展史和京剧文化:第主要阐述了京剧的发展史、京剧的特征、文学价值、音乐价值、舞蹈价值、社会价值。第三部分在小学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必然性:通过实地访谈、调查与分析,论述了在黑龙江小学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在小学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意义。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了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以及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在黑龙江省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等方式得到真实有效地京剧教学状况,对京剧进课堂的教育举措提供一些教学实践中检验的观点,为更好地开展京剧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以及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