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小学为例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态,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高度综合,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京剧集我国戏曲艺术之大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我国的民族审美心理,在艺术上发展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将15首京剧经典唱段列为教学内容,并将北京、黑龙江、天津、江苏、江西、浙江、湖北、广东、甘肃十省市中小学列为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让京剧走进课堂,既让学生欣赏到了京剧的美,也改变了教育观念,开辟了素质教育的又一个试验。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京剧进学校试点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设想和建议。京剧进课堂活动,从小学开始渗透京剧的音乐、表演、剧本、舞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在京剧方面的艺术修养。京剧艺术走进校园,培养他们成为京剧艺术的忠实观众和听众,通过了解京剧使小学生们更好地树立热爱和传承京剧艺术的观念,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好准备。全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研究课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京剧的发展史和京剧文化:第主要阐述了京剧的发展史、京剧的特征、文学价值、音乐价值、舞蹈价值、社会价值。第三部分在小学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必然性:通过实地访谈、调查与分析,论述了在黑龙江小学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在小学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意义。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了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以及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在黑龙江省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等方式得到真实有效地京剧教学状况,对京剧进课堂的教育举措提供一些教学实践中检验的观点,为更好地开展京剧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以及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渣胎碗是景德镇民窑生产的一种大众化的粗瓷,但其艺术价值在几十年来才被部分学者重视和研究。在如今充斥着同质化、标准化的毫无生气的工业化产品面前,传统民间青花艺术所体现
期刊
民国时期的上海女性服装在近现代中国服装史论和上海地方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一时期上海女性典型服装配伍的研究同样具有着重要意义。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工
当代中国雕塑是合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产物,它忠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属于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精神诉求,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见证。当代中国雕
期刊
好的版面设计是能够沟通作者与读者,起到“桥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书籍版面设计的审美取向和趣味的不断变化,文字作为版面设计的主体与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无论在字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