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暴力成因研究——基于文化与伦理视角的阐释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网络所带来的话语权力的回归以及公民参政议政的实践无疑是有着极其重大的积极意义的,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自由与民主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但竞相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也不得不让人们警醒。200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环境中舆论的力量以一种异样的姿态崛起——网络舆论暴力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2008年4月,备受关注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在北京开庭审理,至此,中国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这类大有演变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现象的屡屡发生,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并加以深刻的反思,以期营造出更好的互联网环境来促进网络舆论中理性光芒的释放和积极效果的发挥。   基于此种考虑,本文首先从现象上对于网络舆论暴力的溯源、出现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整理,尤其对“网络暴力第一案”中所指的“死亡博客”事件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随后以舆论学为学科框架,将此类现象进行了学理性地分析,包括概念界定、舆论的形成以及现象的特征。在此之上,文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从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格追求和自我意识这四个维度,分别解释了网络舆论暴力中道德审判、非理性舆论意见、从众行为以及虚拟与现实环境中网民行为的差异,通过这种文化视角下的解释,来挖掘该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为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奠定基础。之后,文章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拓展到一个更深更宽的层面,即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与现代化公民社会在观念、意识乃至哲学思想方面的冲突,并突出地表现在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公私观念之中,而网络舆论暴力只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个显性化的表示。最后,文章以公民伦理建设为落脚点,认为互联网的精神与公民伦理的精神是有着一致性的,对于正在迈向公民社会的中国,构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本土化特色的公民伦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包括广大网民在内的全体公民的素质,而这有可能是一个解决网络舆论暴力的根本性思路。   关键诃:网络舆论暴力;网络暴民;网络暴力;文化心理;公民伦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近些年来,网球运动逐渐普及,并且网球锻炼可以较好地提高人的体能和灵活度,有效改善身体机能状况。作者以沈阳师范大学为研究样本,针对业余网球体育项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有待改善的方面制定方案,从而进一步保障该校课外网球活动蓬勃向上。根据课题成果,从理论层面论证了课外网球运动在沈阳师范大学开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在选课前公体学生的篮球基础比较差,多数学生是喜爱篮球运动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快速变化的环境与飞速发展的IT技术,引起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选择的纷繁复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支撑组织各项目标的实现,是
期刊
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网络中存在的非结构化文本数量激增,如此庞大的数字资源给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如何帮助计算机理解这些文
金港~?榄香烯注射液为我国学者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植物化学药,系从传统中药莪术(温郁金)中采用先进工艺提取制备而得,有效成分明确。榄香烯注射液获得国家食
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它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对信息和情报资源的特定需求。信息领域每一次理念和技术的变革都会引起图
正确判断哪些信息应该予以关注或忽略的能力,以及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与传播的能力,已逐渐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企业所需信息进行合理的搜集、筛选、
学位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充分运用档案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以期对云南少数
摘 要:在企业和项目两个维度,从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要素等方面,提出降本增效的建议。  关键词:制度;考核;管理;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275-02  现阶段国内公路市场趋于饱和,工程预算公开透明,营改增实施,安全环保等管控加强,大力推行EPC、PPP项目代替传统项目,公路施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