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吉尔平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基础上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进行发展、超越。吉尔平把经济民族主义等同于重商主义、保护主义,将其视为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这种分析契合了传统上,人们对于经济民族主义的保护、激进、非理性的普遍印象。但问题是,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中,忽略了“民族”这一“经济民族主义”中的核心概念。虽然民族与国家在现代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但是他以政治属性的国家完全代替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民族,显然属于重大漏洞。不过,这一忽略源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于观念作用的忽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兴起,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的论述,对观念建构利益的思想,给经济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具。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首先追根溯源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概念以及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统一体,既包括政治属性的国家主权,也包括社会文化结构的民族认同;民族主义首先产生于英国,在与西欧绝对主义王朝国家的竞争中,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分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源流来源极为重要。此外,还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是随着历史发展、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进化的。第二章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特别是三次论战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关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假定已经由霍布斯状态转变为洛克状态,研究思路拓展到“国内—国际—国内”的跨层次分析思路,研究视野超越了“权力政治”的范畴,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特别是建构主义对于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核心假定的拓展,以及“观念建构利益、利益决定行为”的论断大大扩展了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把“民族带回”到经济民族主义后,民族认同将建构国家利益,进而通过国家利益影响政策输出,因而由于各个境域民族认同的差异,将导致经济民族主义与不同种类的政策相包容,甚至可以包括自由主义政策。第三章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评价,将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概括为:实践上是应对美国霸权体系衰落的政策建议;理论上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政策上是与经济自由主义截然对立的政策体系。随后,对民族认同回归的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创建、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的国际体系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不同的境域而表现出不同的政策形式。即使面对同一个国际体系,不同民族国家的认同也不一样,从而政策形式差异很大,既可以是自由主义政策也可以是保护主义政策。这种视角突破了静止的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国际自助体系假定,用民族认同建构代替国家利益分析,从而实现了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超越。第四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前,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传播,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这一阶段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重点运用了民族认同建构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和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历史实证分析。认为虽然西欧国家都是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但只有民族主义支持的英国重商主义才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其他绝对主义王朝国家所谓的重商主义不是经济民族主义。而英国由重商主义政策向自由主义政策的转变,也证明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在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示范和压迫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拉美国家的反应性民族主义陆续兴起,民族国家得以广泛建立,以李斯特论述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创建与民族认同的非同一性、不同国家民族认同的差异性,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整体利益压倒国民个人利益、经济扩张竞争压倒了经济合作互利的集体型民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工具。第五章主要对二战以后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包括:冷战期间意识形态激烈抗衡,经济民族主义争端被掩盖和弱化;冷战后意识形态联盟消失,国际经济竞争重要性取代传统军事安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凸显;新世纪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达国家实力相对衰落。而战后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观念因素主要包括:反思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危害,推动贸易自由、反对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实现工业化成为共识;政府干预经济、追求贸易顺差成为潮流;发展中国家破除新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在民族主义基础上融入全球化。与传统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相比,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特征包括: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也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地区主义在全球范围兴起,经济民族主义超越民族区域限制;发展中国家成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发达国家成为保护贸易的先锋;就业保护型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日盛,本国劳工阶层利益受到重视;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寻求合法性,寻找法律漏洞或提出煽动性口号。最后,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以及危机后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从总体上看基于经济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政策仍将占主流,但不排除某些国家间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将持续高发。
其他文献
把教学理解为经验传承活动,承认了经验之于教师发展的价值,但有唯经验化、技术化危险。将教学看作实践反思活动,有助于确立教师的专业主体身份,却可能产生狭隘的"专业主义"倾
在我国,刑讯逼供行为历史悠久,从古至今的历朝历代都存在刑讯逼供行为。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刑讯逼供已经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严禁采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在江西省万年县境内的新石器早期遗存中出土的90多块陶片,考古学家们从这些碎片中复原了一件大口深腹的圆底罐,充分说明陶器从最初出现开始,就扮演着生
含氟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物,随着含氟药物的研究开发,人们对含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含氟中间体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本论文旨在进行含氟中间
行政规范性文件无疑是我国数量最为庞大的抽象行政行为,也是大量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依据,这决定它必然是行政审判中经常涉及的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关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几个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甲基戊乙奎醚(penehyelidine hydrochloride, PHCD)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急性期大鼠心功能、心脏局部肾素
诉讼时效制度最早出自于罗马,这种制度在有些国家或者地区被叫做消灭时效,而在我国则被称之为诉讼时效。在债权法中设置诉讼时效制度意在避免因为权利人的休眠状态导致民事法
本文通过建立高脂膳食诱导氧化应激的小鼠模型,并向膳食中分别添加1%、2%的猪骨胶原肽和0.1%已知抗氧化剂硫辛酸作为对照,研究猪骨胶原肽对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骨骼强度及皮肤
首先分析了我国花卉流通的现状 ,并根据国外花卉流通的经验探索出花卉拍卖的一般条件。针对这些条件 ,根据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花卉拍卖的存在的条件 ,得出结
为了解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采用GC-MS分别对中国对虾肉和对虾头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对虾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