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吉尔平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基础上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进行发展、超越。吉尔平把经济民族主义等同于重商主义、保护主义,将其视为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这种分析契合了传统上,人们对于经济民族主义的保护、激进、非理性的普遍印象。但问题是,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中,忽略了“民族”这一“经济民族主义”中的核心概念。虽然民族与国家在现代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但是他以政治属性的国家完全代替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民族,显然属于重大漏洞。不过,这一忽略源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于观念作用的忽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兴起,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的论述,对观念建构利益的思想,给经济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具。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首先追根溯源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概念以及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统一体,既包括政治属性的国家主权,也包括社会文化结构的民族认同;民族主义首先产生于英国,在与西欧绝对主义王朝国家的竞争中,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分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源流来源极为重要。此外,还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是随着历史发展、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进化的。第二章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特别是三次论战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关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假定已经由霍布斯状态转变为洛克状态,研究思路拓展到“国内—国际—国内”的跨层次分析思路,研究视野超越了“权力政治”的范畴,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特别是建构主义对于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核心假定的拓展,以及“观念建构利益、利益决定行为”的论断大大扩展了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把“民族带回”到经济民族主义后,民族认同将建构国家利益,进而通过国家利益影响政策输出,因而由于各个境域民族认同的差异,将导致经济民族主义与不同种类的政策相包容,甚至可以包括自由主义政策。第三章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评价,将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概括为:实践上是应对美国霸权体系衰落的政策建议;理论上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政策上是与经济自由主义截然对立的政策体系。随后,对民族认同回归的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创建、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的国际体系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不同的境域而表现出不同的政策形式。即使面对同一个国际体系,不同民族国家的认同也不一样,从而政策形式差异很大,既可以是自由主义政策也可以是保护主义政策。这种视角突破了静止的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国际自助体系假定,用民族认同建构代替国家利益分析,从而实现了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超越。第四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前,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传播,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这一阶段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重点运用了民族认同建构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和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历史实证分析。认为虽然西欧国家都是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但只有民族主义支持的英国重商主义才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其他绝对主义王朝国家所谓的重商主义不是经济民族主义。而英国由重商主义政策向自由主义政策的转变,也证明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在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示范和压迫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拉美国家的反应性民族主义陆续兴起,民族国家得以广泛建立,以李斯特论述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创建与民族认同的非同一性、不同国家民族认同的差异性,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整体利益压倒国民个人利益、经济扩张竞争压倒了经济合作互利的集体型民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工具。第五章主要对二战以后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包括:冷战期间意识形态激烈抗衡,经济民族主义争端被掩盖和弱化;冷战后意识形态联盟消失,国际经济竞争重要性取代传统军事安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凸显;新世纪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达国家实力相对衰落。而战后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观念因素主要包括:反思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危害,推动贸易自由、反对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实现工业化成为共识;政府干预经济、追求贸易顺差成为潮流;发展中国家破除新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在民族主义基础上融入全球化。与传统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相比,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特征包括: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也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地区主义在全球范围兴起,经济民族主义超越民族区域限制;发展中国家成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发达国家成为保护贸易的先锋;就业保护型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日盛,本国劳工阶层利益受到重视;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寻求合法性,寻找法律漏洞或提出煽动性口号。最后,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以及危机后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从总体上看基于经济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政策仍将占主流,但不排除某些国家间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将持续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