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临床观察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主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妊娠率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2.次要目的:比较针刺联合中药方式和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两者的疗效差异。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综述一: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现代医学概述:我们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及SCI-HUB、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学术资源平台的信息检索,试图归纳总结薄型子宫内膜及不孕产生机制、传统治疗方式及最新研究方向。综述二: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中医学研究概述:我们通过对上述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撷取中医精华部分,并尝试得出关于病因、病机、治疗状况的一般性认识。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薄型子宫内膜诊断的不孕患者85例,釆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针药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雌孕激素序贯组,43例)。入组期间按期检查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并据实际情况指导同房,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雌激素变化水平、月经量、中医证候评分等相关数据,并随访统计妊娠率和综合疗效从而进行多方面对比。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实验组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幅分别为1.51±0.71mm、2.73±0.90mm,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形态: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较前明显增多,B型和C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较治疗前减少;对照组A型和B型子宫内膜占比较治疗前增多,C型占比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实验组A型内膜高于对照组;就B型和C型子宫内膜而言,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实验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降低,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稍有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降低,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稍有减低,较治疗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R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水平:排卵前雌二醇峰值日测定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E2均增加,差异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的变化: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月经失血图评分均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增幅更大(P<0.05)。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总体较前下降,差异有意义(P<0.05),而对照组前后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评分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妊娠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总妊娠率分别为37.5%、27.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二者统计学差异不存在(P>0.05)。结论:1.针刺联合中药可以增加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形态,增加内膜血液灌注,提高排卵前机体雌激素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内膜容受性。2.针刺联合中药通过激发薄型子宫内膜潜在活性,促进患者妊娠。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自拟滋阴增液汤对肠燥津亏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疗效积分、粪便的性状及含水量、结肠传输试验、血清中水通道蛋白(AQP3及AQP4)水平等临床各指标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为今后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安徽省中医院各科室经诊断为肠燥津亏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共计80例
目的:研究七福饮对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血管再通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合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术后对照组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后开始口服七福饮。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30天复测Hs-CRP和SOD,在第30天复评MoCA评分、NIHSS评分、A
目的:在中医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王胜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的方式,收集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王胜教授专家门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177例、397诊次门诊病历。借助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研发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对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季度就诊诊次)、症候(症状/舌脉/证型)、药物(
目的:(1)研究针刺肾经太溪、照海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针刺肾经太溪、照海与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诊断、纳入、排除等标准,本研究收治符合要求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针刺组(n=30例)、康复组(n=30例)。针刺组穴取肾经太溪、照海,针刺行捻转补法,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疗程:治疗均6次/周,14d/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调查及客观指标,研究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归芪逍遥合剂对桥本甲状腺炎甲减伴有负性情绪患者的TSH、FT3、FT4、TGAb、TPOAb指标以及SAS、SDS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188例进行情绪调查,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焦虑、
1目的通过对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辨证用药规律,优化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2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及电子病历系统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HLD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病例840例,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排序,获取性别、年龄、
目的:观察实按灸对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客观评定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本研究选用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6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后施以实按灸。每周治疗6次,而后休息1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痉挛强度分级(Cohen分级)、痉挛频率分级(Penn分级)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为中晚期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经过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且化疗后采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33例中晚期(ⅡB期-
目的:阐述艾燃烧生成物对皮肤感染模型大鼠伤口愈合的可能机制。对艾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为浅表感染性疾病外用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将SD雄性大鼠编号后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莫匹罗星软膏组、艾烟组、低浓度艾燃烧生成物组、中浓度艾燃烧生成物组、高浓度艾燃烧生成物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在大鼠背部剪一创口,依次在各大鼠创口处滴加80μL相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并用无菌敷贴封闭
目的本次研究以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为基础,选取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观察其对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的有效性并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相比较,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在中风病常规治疗上,治疗组加以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对照组加以常规针刺。两组均每周2、4、6各治疗1次,留针40min/次,共治疗12周,在治疗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