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为中晚期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经过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且化疗后采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33例中晚期(ⅡB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为中晚期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经过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且化疗后采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33例中晚期(ⅡB期-ⅢC期)大肠癌患者。观察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KPS)、DFS、OS及毒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中位数、生存曲线图,采用Log-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DFS、OS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再进一步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总结出影响DFS、OS的独立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3例临床资料,有4名患者死亡,29名患者存活至今。1.KPS:33例患者中,KPS改善的有16例,KPS稳定的有9例,KPS无效的有8例。维持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稳定率(改善+稳定)为75.8%。2.DFS:纳入研究的大肠癌患者的平均DFS是28.536±4.431月。33例患者中,DFS大于1年的有22例(66.7%),大于2年的有11例(33.3%),大于3年的有5例(15.2%),大于5年的有3例(9.1%)。3.OS:纳入研究的大肠癌患者的平均OS是46.106±4.582月。33例患者中,OS超过1年的有33例(100%),OS超过2年的有30例(90.1%),OS超过3年的有13例(39.4%),OS超过5年的有3例(9.1%)。4.预后因素:本研究从多因素探讨,结果提示:入科KPS评分、体重是否增加均是影响DFS的因素。经过COX回归分析得出,体重(P=0.004,Exp(B)=0.430)、入科KPS评分(P=0.002,Exp(B)=0.22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且均成正相关(B值均大于0);而入科KPS评分(P=0.027,Exp(B)=0.922)。入科KPS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5.不良反应:33例患者对替加氟的耐受良好,1例见轻-中度的皮肤反应(瘙痒);1例患者见轻度的恶心,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1.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的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疾病的无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小。2.此维持治疗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易于接受,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1.目的:为探索非药物疗法治疗STC的新途径,本课题采用针刺联合胃肠起搏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STC,观察针刺联合胃肠起搏疗法对肺脾气虚型STC的效用及优势。2.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盆底诊疗中心的60例满足本研究纳入标准的STC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针刺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胃肠起搏治疗,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便秘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以徐经世先生经验方——生白方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新选择。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观察期间每天口服地榆升白片0.2g t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生白方,观察疗程为20天。若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出现重度白细胞减少(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子母补泻针刺法治疗手太阳经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传统子母补泻理论的衍生变通提供临床依据,同时为临床分经辨证治疗肩周炎提供新思路和操作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被诊断为手太阳经型肩周炎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偶数)和对照组(奇数),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取穴如下:实证取肩贞、秉风、天宗、小海、解溪穴;虚证取肩贞、天井、天宗、后溪、阳辅穴;虚实夹杂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自拟滋阴增液汤对肠燥津亏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疗效积分、粪便的性状及含水量、结肠传输试验、血清中水通道蛋白(AQP3及AQP4)水平等临床各指标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为今后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安徽省中医院各科室经诊断为肠燥津亏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共计80例
目的:研究七福饮对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血管再通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合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术后对照组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后开始口服七福饮。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30天复测Hs-CRP和SOD,在第30天复评MoCA评分、NIHSS评分、A
目的:在中医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王胜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的方式,收集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王胜教授专家门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177例、397诊次门诊病历。借助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研发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对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季度就诊诊次)、症候(症状/舌脉/证型)、药物(
目的:(1)研究针刺肾经太溪、照海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针刺肾经太溪、照海与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诊断、纳入、排除等标准,本研究收治符合要求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针刺组(n=30例)、康复组(n=30例)。针刺组穴取肾经太溪、照海,针刺行捻转补法,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疗程:治疗均6次/周,14d/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调查及客观指标,研究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归芪逍遥合剂对桥本甲状腺炎甲减伴有负性情绪患者的TSH、FT3、FT4、TGAb、TPOAb指标以及SAS、SDS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188例进行情绪调查,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焦虑、
1目的通过对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辨证用药规律,优化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2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及电子病历系统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的HLD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病例840例,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排序,获取性别、年龄、
目的:观察实按灸对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客观评定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本研究选用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6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后施以实按灸。每周治疗6次,而后休息1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痉挛强度分级(Cohen分级)、痉挛频率分级(Penn分级)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