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支持感研究——以H大学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屡创新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员、人才管理的基层主力军,研究生辅导员的相关研究得到近年来较多学者的支持。目前国内对研究生辅导员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他们提出的诸多要求为主要方向,缺乏重视他们自身的感受。  本研究首先借鉴管理学等其他学科关于组织支持感的相关理论,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编制了《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支持感》问卷。其次,采用自编的问卷对H大学的所有研究生辅导员就目前他们的组织支持感进行了调查。最后,根据研究设想及问卷数据,对若干研究生辅导员和院(系)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通过对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的社会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制度型信任三个维度的描述分析,考察目前H大学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支持感的总体水平。  通过问卷及访谈数据,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支持感的现状如下:学校对研究生辅导员缺乏必要的重视。从整体来讲,研究生辅导员普遍认为学校,尤其是相关领导并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对学校来讲,研究生群体已经属于成年个体,我国实行导师责任制,有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思想教育,因此便认为研究生辅导员可有可无;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学校层面制度支持维度的组织支持感较低。不同组织设计不同的制度,影响着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缺乏制度保障,组织公平程度有待提高,足以证明组织对研究生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支持感不高;再次,院(系)层面当中,研究生辅导员社会情感支持较低,研究生辅导员承担较多导师责任,尤其在工科学校或者院(系)体现较为明显。  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和结论:提高思想重视,加强人文关怀;提供制度支持,重点监督落实;健全导师责任制,创建和谐“辅、导”关系;拓宽支持形式,多维支持结合。
其他文献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SiO2/Si材料的Mach-Zehnder干涉仪(MZI)型集成光波导传感芯片。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传感芯片的敏感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芯片对
自上个世纪以来,生态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不少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各级政府对幼儿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继2010年针对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呼声的高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研究者的关注,但关于农村教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的研究少之又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情
随着近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产品开发的门槛逐渐降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逐步延伸到了教育教学的诸多层面。在幼儿教育领域,近几年相关幼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