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现代建筑身份的建立研究初探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芬兰建筑在北欧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发展中以其简洁纯净、自然友好、功能主义和人性化等形象赢得国际声誉,这不完全依赖于其本土的个人建筑师在国际竞赛中所取得的成功,也并非一朝一夕盲目进行快速建设的结果。芬兰现代建筑身份的建立历经百余年世事变迁,正是国家独立伊始至今,一代又一代建筑师和其他城市建设者通过实践创作,通过芬兰民族精神的寻根之旅,通过行业影响力的勇敢开拓,通过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共同思索与行动,才为芬兰建筑业确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身份。而芬兰建筑博物馆更是芬兰在现代建筑发展史的“盛宴之年”,为芬兰建筑形象的建立和推广做出卓越贡献的机构组织。   全文分为六个章节。首先介绍芬兰在国家独立初期所面临的身份困境,揭示它在脆弱的历史发展和极端的地缘条件下,用民族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其他艺术运动来建立国家的时代背景。同时澄清建筑史书中对卡雷利阿的简要描述,进而转入正文部分。第三章论述芬兰现代建筑身份建立的近百年历史,旨在突破现有中文书本对芬兰建筑简单清晰的描绘,从而呈现更加错综曲折的芬兰现代建筑探索之路。之后,在此发展简史的介绍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文章试图找到芬兰建筑声名鹊起的年代,以及从此往后越来越清晰的民族精神和形象特征。第四章专门针对在芬兰建筑建立国际声名之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建筑博物馆机构,从物力、人力及策展活动等诸多方面,记录该机构自成立初期至今所经历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接下来进入最有意思的第五章节,通过研究建筑博物馆成立最初10年内的国际展览活动,具体探讨它如何通过建筑图像和其他展览媒介,精简、修正或润色芬兰现代建筑的形象,从而创造令人赞叹的国际声名。   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向芬兰吸取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看法,并企望我国的现代建筑能在数代有责任的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呈现更良好的中国身份和形象。
其他文献
“无限”是我国古代哲学及古典美学中的核心概念。中国传统艺术对意境的营造表现出一种尚“空”的审美倾向以及一种趋于无穷的空间意识。在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南方的私家园林
1978年以前计划体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受到限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先后经历了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的以就地流动转移为主和1990年代中期以来沿海率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从明代初建到1952年一直为秦氏家族所有,并保留至今,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独特的一例。   该园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后在明嘉靖、明万历和清康熙年间经过秦氏
面对历史街区中如何填入新建筑的问题,笔者探讨了基于材料替换的形式转型的方法。笔者以慈城为研究范围,首先研究了慈城的城市组成和单座建筑的类型变化规律,从而确定了研究的对
我国的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名胜古迹,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和精神寄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是一系列针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塑造控制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城市形态的研究已经由认识论进入到方法论的阶段,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丁沃沃教授主持的“南京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塑造
湿热地区自然通风环境人群对长期生活的高温高湿环境产生热适应,耐热耐湿能力显著增强,深入研究其热适应反应特征将有助于本地区空调温湿度设定值的合理调整和建筑热环境质量的
土家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土家族的聚落与民居历史较为悠久并且相对中原汉族地区具有独特之处,尤其是举世闻名的吊脚楼。恩施地
学位
随着我国近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机制和新特征,然而针对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研究却并没有跟上社会与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