渍水对不同品种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修复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试验基地进行,以烟农19(半冬性品种)、淮麦30(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9(春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对三种基因型小麦光合性能、内源保护酶系统和产量的影响及在受渍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新美洲星、6-BA)对渍害胁迫的修复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后,不同品种小麦处理前后旗叶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旗叶净光合速率(Pn)在渍水处理后显著下降。且以孕穗期渍水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渍水胁迫对半冬性品种烟农19影响较小,弱春性品种扬麦19受渍水胁迫影响较大。  2.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后,内源保护酶活性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品种间比较发现,半冬性品种烟农19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 POD活性增加幅度最大,说明烟农19能对渍水做出迅速反应,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深,小麦旗叶的保护酶系统具有较强的活性。  3.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前后,不同品种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孕穗期渍水对小麦穗粒数影响较大,灌浆期渍水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品种间比较发现,半冬性品种烟农19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最少,说明渍水胁迫对烟农19影响较小。  4.用新美洲星和6-BA喷施受渍水胁迫后的小麦植株,与未喷施受渍组比较发现,不同品种小麦旗叶 SPAD值、Pn、Gs、Fv/Fm、qp、ETR均有所回升,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喷施新美洲星和6-BA对于渍水胁迫造成的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损伤有一定缓解作用,且新美洲星的效果优于6-BA。  用新美洲星和6-BA喷施受渍水胁迫后的小麦植株,与未喷施受渍组比较发现,不同品种小麦旗叶MDA、POD均有所下降,SOD有所上升,且喷施新美洲星的旗叶MDA、POD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喷施6-BA,喷施新美洲星的旗叶SOD活性上升幅度高于喷施6-BA,喷施新美洲星效果优于喷施6-BA。  用新美洲星和6-BA喷施受渍水胁迫后的小麦植株,与未喷施受渍组比较发现,不同品种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相同品种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新美洲星优于6-BA。
其他文献
油菜菌核病是造成油菜严重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很多科学家对菌核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有关该方面的进展却差强人意。以本研究室现有的资源为基础,探讨油菜菌核病的研究方法,发掘抗病资源,将为后期抗菌核病育种利用和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奠定基础。 本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分子鉴定和抗生素筛选三种方法对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后代株系进行了鉴定;通过草
本试验采用3个籼稻不育系与5个籼稻恢复系作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 式(3×5)配组,测定两年环境条件下亲本、F、F种子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 垩白度、米粒长、米粒宽、米粒
植物的性型是由多基因协作控制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黄瓜的性型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黄瓜的性型表达主要由3个基因(M/m, F/f 和 A/a)决定,F/f基因控制植株的雌性化程
大豆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EC1.13.11.12;简称脂氧酶,Loxs)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中,包括Lox1,Lox2,Lox3三种同工酶,分别受基因Lx1,Lx2,Lx3控制,其催化氧化反应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是影响大豆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的重要抗营养因子之一。突变基因lx_1,lx_2,lx_3则会使豆腥味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因此,用分子标记对三个基因进行定位,对辅助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