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M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性型是由多基因协作控制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黄瓜的性型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黄瓜的性型表达主要由3个基因(M/m, F/f 和 A/a)决定,F/f基因控制植株的雌性化程度,M/m基因决定该植株所开的花是否单性花(M_) 或者两性花(mm);当F基因是隐性纯合的时候,性型表达受A基因影响,MMffA_基因型的表现型为雌雄异花同株,mmffA_基因型的表现型为雄全同株;M_ffaa与mmffaa基因型的表现型均为全雄株。为了进一步了解黄瓜的性型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需要,本研究旨在寻找与M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本文使用的黄瓜材料为S52和H34及其F1代和F2群体。母本S52来源于国内大别山农家品种,是基因型为ffMMAA的雌雄异花同株自交系;父本H34是基因型为FFmmAA的两性花自交系。F2分离群体的167个单株中,有46个两性花单株和121个雌雄异花同株单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黄瓜单性花性型对两性花性型为完全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本实验采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来寻找与黄瓜M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选取群体中的雌雄异花单株和两性花单株各10株,分别等量混合各株DNA,建成DNA单性花池和两性花池。从352对随机合成的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3对能在两亲本S52和H34间揭示出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多态性引物比例为34.9%;选择由本实验室自己开发的80对SCA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5对SCAR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用单性花池和两性花池进一步筛选,得到SRAP标记ME23SA4和SCAR标记S_E09在两池间也具有多态性;用F2 分离群体的167个单株检测后,分别用Mapmaker3.0 软件作图分析,得出SRAP标记ME23SA4与M基因的图距为17.8cM, SCAR标记S_E09与M基因的图距为10.3cM。 本研究将找到的与M基因连锁的SRAP标记ME23SA4进行克隆、测序,根据所测序列设计了一对SCAR引物S_ME23SA4。该引物在两亲本及两个池中均能揭示出多态性,并且得到预期大小的扩增片段。进一步用F2群体的167个单株进行分析,验证了其所扩增位点的数据与原来的SRAP随机标记所扩增的数据一致。由此证明该SCAR标记所扩增的位点即为原来的SRAP标记所扩增的位点。把两个SCAR标记一起用Mapmaker3.0 软件作图分析,S_ME23SA4与M基因的遗传距离为24.8cM, S_E09与M基因的遗传距离为9.9cM,两者都在M基因的同侧。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在低于15-20℃时就会对其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现在低温冷害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的品质、高产及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水稻作为
油菜菌核病是造成油菜严重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很多科学家对菌核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有关该方面的进展却差强人意。以本研究室现有的资源为基础,探讨油菜菌核病的研究方法,发掘抗病资源,将为后期抗菌核病育种利用和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奠定基础。 本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分子鉴定和抗生素筛选三种方法对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后代株系进行了鉴定;通过草
本试验采用3个籼稻不育系与5个籼稻恢复系作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 式(3×5)配组,测定两年环境条件下亲本、F、F种子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 垩白度、米粒长、米粒宽、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