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导体传输线作为传播能量与信号的主要通道,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与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电气、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以及系统对海量数据信号传输需求的增加,电缆线束越来越密集,导致有限的空间内电磁环境相对复杂。复杂的电磁环境作为激励源干扰传输线,会引起传输信号的衰减与延迟,破坏信号完整性,导致传输性能大大降低。特别在航空航天领域,严重时甚至会破坏某些精密的电子系统与设备,所以提升传输线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1)分析了多导体传输线(MTLs)易受电磁干扰的原因,基于传输线微单元等效模型,给出传输线电磁参数的形式。提出了采用基于矩量法(MOM)的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ACA)提取均匀分布电磁参数矩阵,并对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2)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入射波激励平行多导体传输线的理论模型,分析外部入射时变电磁场的激励过程,根据麦克斯韦方程与模型边界条件,导出外施激励总场下传输线的终端电压方程。(3)导出平面波总场下的电场方程,利用FEKO软件建模,在模拟的平面波激励环境下,研究了不同线缆结构、线缆长度、距地高度与入射波极化角度下传输线的端口负载响应特性。导出负载上的感应电压与感应电流波形,将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有效抑制平面波噪声干扰的线缆敷设方式。(4)利用CST软件分析高频电磁脉冲(雷电)作为激励源对传输线的响应情况,研究不同线缆类型、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入射角度下传输线端口负载响应特性。分析仿真结果,通过合理选择线缆类型和调整组装电缆线的布局,减少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提高线缆传输性能。(5)分析了在雷电电磁脉冲(LEMP)辐照下某型无人机机体的电场分布、磁场分布与表面电流。建立内部自带简化线缆的机舱模型,将LEMP作为模拟激励源,求解机舱内线缆的感应电压与电流。根据仿真结果,在无人机雷电防护设计初期,通过合理改善线缆布线方式,减少雷电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内部线缆的间接效应,提高无人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