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活动的核心环节,围绕其构建的制度体系是行业运转秩序的基础。建筑设计及其实现不仅是建筑设计从业者的主体工作,更是建筑工程各个利益相关方博弈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各利益主体的价值立场冲突严重,致使本应投入于工程的社会资源蒸发于行业内耗之中。因此,有必要客观审视建筑行业现行制度环境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方式提出建议,进而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行业新秩序。西方的经验证明,建筑师的职业天性决定了其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角色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现实环境的制约,中国建筑师的业务水平尚无法支撑其新的角色定位,普遍存在的激愤情绪也使其对其他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存在偏见。中国建筑师必须拓展视野并提升自己,才能与新的制度环境相匹配。本文在客观还原中国建筑行业生态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业新秩序的可能性及其概貌,以期增进建筑师对其他利益主体的理解,并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制度调整和自我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建筑行业基于伦理的价值共识和善意的协作氛围。全文分四部分。首先,文章从秩序的概念出发,重新勾勒了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建筑伦理学的学术框架,简要介绍了其中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工具,借此帮助读者建立起观察建筑行业现象的伦理视角。其次,基于大量的访谈调研,文章对建筑活动各相关群体(行政管理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和职业困境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由此呈现出建筑行业生态的现实场景。在第三部分,文章就行业内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各方真实态度的分析,揭示出建筑活动伦理判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并由此引发对问题背后制度根源的思考。在结论部分,文章以西方建筑师负责制为蓝本,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了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新秩序的构想,讨论了其制度支撑,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了合理性证明。最后,文章还对新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正> 前苏联科学院对高加索地区150名百岁以上老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均为养蜂人。这些养蜂人为了生计,把过滤后的蜜拿到市场上出售,自己则食滤渣。经检测,残渣中含有大量花粉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 )是美国著名的文论家,在西方文论界有很大影响。米勒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1998年出版的《解读叙事》一书,集中体现了解构主义在叙
<正> 香港久有惊蛰"打小人"之习俗。"蛰":蛰伏,指动物冬眠。一声春雷响过后,潜伏一冬不食不动的各种害虫被"惊"醒,到处觅食,象征着"小人"这时也蠢蠢欲动,出口伤人,这正是打它
<正> 1942年元月,香港沦陷后,何香凝偕儿媳经普椿,和柳亚子先生一起,由地下党员谢一超护送,从香港经海上八昼夜才抵汕尾马宫。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何老太及儿媳几经辗转到海丰
城市品牌构建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被城市管理者重视,通过多年建设,城市品牌初见成效,部分城市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城市的品牌形象不鲜明,个性不突出。本文从城市品牌定位
古格王国早期诸王倡导的佛教复兴运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主要动力,在复兴佛教的同时,古格的统治者也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政制改革。佛教史笔下的宗教家拉喇嘛益西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对灾难自救方法了解不全面,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课时的紧凑、灾难教育专业人才的缺乏等,这反映出灾难教育过程中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课时被侵占、缺乏实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给西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国家"打造西安内
<正>合唱是一门传播广泛的艺术,其艺术形式多样化,综合性强,开展便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城里的学校一般都组建合唱团,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