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调节免疫功能的角度探讨针刺疗法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的效应,及治疗机理。 结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药物相同。实验结果提示在脑梗塞急性期sIL-2R、IL-6、IL-8均显著升高,可见在急性期的炎症损伤中,细胞因子的调节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变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患者的体液免疫系统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总体变化相对不明显,而C3、C4却均处于正常偏低值状态。两组中均可见部分患者IgG轻度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部分患者C3、C4低于正常值,提示免疫力有潜在下降的趋势。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使全身调节能力下降及机体外周系统的感应力和敏感度下降,因此,实验结果证实了中风急性期患者体液免疫系统抵抗能力存在着潜在的下降趋势。 经治疗后,两组自身前后对照sIL-2R、IL-6、IL-8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IL-2R、IL-6的降低又更显著,IL-8的降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助于改善脑缺血急性期的损伤,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而体液免疫细胞,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的,偏高者治疗后有所下降,偏低者治疗后有所升高,说明针刺治疗在机体生理功能范围内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组中C3、C4降低者,治疗后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说明针刺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 结论:针刺治疗能够调节缺血性中风忠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其途径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这个大网络,调整机体神经递质、肽类物质、激素和免疫细胞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患者在其生理功能调节极限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代偿或康复。
其他文献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被喻为“政治瘟疫”,此类犯罪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由个人、集团或国家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制造恐惧以影响公众情绪,以求影响国家、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短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为准确区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引物DNA (RAPD)法 ,筛选适于鉴别南、北五味子的随机引物。结果 总共筛选了 80条随机引物 ,
目的 验证去卷积算法在组织灌注测量中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0 例健康成人行左肾静脉水平肾皮质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用去卷积算法计算灌注参数,由所得参数进一步推算肾
小儿肥胖对健康有何危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周苓怡由于营养状况改善,营养不良儿明显减少,而肥胖儿逐年增多。体重是判断肥胖的重要指标。如果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小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2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在应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并从定性、定
目的探讨CT征象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06年1至11月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92例,涂阳肺结核90例,分别进行CT和HRCT扫描,观察两组CT征象的表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而得名。研究表明,HMGB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正> “主体”论是《乌苏里船歌》一案提出“专家鉴定”意见的专家之一刘文金的创造,其后田联韬、吕绍恩沿用了这一称谓。他们的共同结论是:《船歌》的B段等同原民歌,有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