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mi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对被害人的系统研究只有近80年的历史。关于被害人研究的学科归属之争也逐渐以被害人从属于犯罪学一方占优势而趋于结束。加强对被害人的理论研究,比单纯的研究加害人能更全面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犯罪。在我国,有关未成年被害人的研究才刚开始,对其定义还各执一词,未能统一。如何在现有国际国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成年被害人定义?并进一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被害等?这都是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分成四个部分进行阐述: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和类型分析、未成年人被害之成因分析、未成年被害人的“恶逆变”过程转变研究及预防未成年人被害的对策分析。第一部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及类型进行分析。首先,在对未成年被害人概念界定上,虽然目前学界对于被害人的研究范围倾向于限定在犯罪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但是笔者认为研究未成年被害人不应仅限于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因为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主体,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体力弱、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侵害,也容易受诱惑而犯罪。而未成年人由一个单纯天真的孩子变为犯罪人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异化,这也属于被害的一种。因此,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以及更全面地研究保护未成年人的对策的目的,本文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和犯罪学中被害人的定义有所不同,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采广义之说。从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性质、被害主体和被害空间出发,以中小学生被害为切入点,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了分类,以期尽可能全面地研究未成年被害人。第二部分“成因分析”中,笔者从内外因角度出发,横向分析未成年人被害的原因。具体分析为:被害者自身责任、社会客观因素、学校管理问题、家长责任以及立法本身漏洞。在被害中,被害者自身往往存在着被害因素,这使他们容易成为被害目标。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各种侵害,应当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和学校、家庭、社区的全方位保护,而这些方面的漏洞成为未成年人被害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恶逆变”问题。加害人和被害人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问题。这种转换过程十分可怕,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巨大。因此,对未成年被害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防止他们被害后因恶逆变带来的不良后果。第四部分“对策分析”。从立法、司法及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谈预防未成年人被害。首先,法律要完善以使保护措施有法可依;其次,在司法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最后,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线。以从全方位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防止其被害。总之,本文从中小学生被害现象为切入口,兼谈其他未成年人被害问题,以求在宽泛的框架下研究未成年人被害现象,分析被害类型和原因,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针对性对策和构建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体系的设想。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为泌尿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NIH分类,III型前列腺炎即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战略的调整,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兴起与发展。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重而道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
肝损伤是一种常见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肝脏损伤的类型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也是极为常见的。四氯化碳(CCl4)是研究肝损伤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化学物
软件产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逻辑聚合体,软件产品的质量有着难以定义、难以度量、难以管理的特点。但软件质量又的确是软件产品最重要的特性,软件质量管理和控制就不可避免地成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思维、学习、工作、交往和娱乐方式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已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然而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致使网络虚拟社会也像现实
通过对从荷兰引种的大丽花品种群在西安地区栽培观测,并进行扦插繁殖等研究,结果发现荷兰大丽花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自然花期为6~10月,冬季西安地区需要挖出块根冷窖沙藏;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形成前状态(PTS)部分敏感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41例,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及财政体制经过多次变革,规范化程度与体制运行效率均得到很大提高。此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的“市管县”体制,促进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
南京市红十字会成立于 1913年 7月 2 2日 ,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 ,是全市性的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南京市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 ,市红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