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流利现象在日常口语中广泛存在。口译产出的媒介就是语言,因而非流利现象在口译产出中也难以避免。不仅如此,由于口译需要口译员多任务处理,脑力负荷较大,因此产出中的非流利现象更为常见。然而,非流利现象会严重影响口译产出的质量。口译的最终目的是给听众传递信息,过多的非流利现象会阻碍听众接受和理解信息,甚至会让听众对译员的资质产生质疑,因此口译员必须要尽可能减少口译产出中的非流利现象。笔者以牛津联合协会约瑟夫·奈演讲模拟会议为例探讨了英中交传中的非流利现象及应对策略。笔者统计了案例中出现的三类非流利现象:简单非流利现象、并列非流利现象和复合非流利现象。笔者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造成案例中非流利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背景知识缺乏、译语组织不当以及自我监听缺失,并针对具体例子进行了改译。笔者也根据非流利现象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针对背景知识缺乏造成的非流利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丰富译前准备的内容,并在翻译时适当省略不了解的细节。针对译语组织不当的问题,译员应当控制语速并适当停顿,同时译员还应当尽可能提升语言灵活性,避免过多的自我修正。针对自我监听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译员在加强自我监听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提升口译产出中与听众的交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