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它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核心之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基本农田的精华部分,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耕地自然质量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等多方面影响,对高标准基本农田时空配置进行研究。本文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通过对耕地质量评价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应性进行评价,研究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时空布局。并以河北省宁晋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宁晋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布局。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耕地质量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两个维度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河北省宁晋县耕地质量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最终确定宁晋县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分布图。 (2)通过运用四象限法将两个评价结果进行耦合,划分了四种类型区。分析发现,低质量-低建设适宜性图斑主要分布于唐邱乡北部、纪昌庄乡、耿庄桥镇、侯口乡等部分地区;高质量-低适宜性的区域在北河庄和北鱼乡南部、耿庄桥镇和纪昌庄乡分布较集中;低质量-高适宜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耿庄桥镇中西部、大陆村镇南部、四芝兰镇中部等地区;高质量-高适宜性的分布最广泛,主要集中于凤凰镇、大曹庄镇、河渠镇、换马店镇、东汪镇、贾家口镇等乡镇。针对3种可以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三种建设模式,分别为:以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相关;改善土壤耕作环境。最后,针对县域范围,对实现各种模式目标和保障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