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特殊临床表现及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1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2小时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 1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后心源性休克和持久的左心功能不全。分析MIRI的临床表现,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4个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相关因素。 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MIRI发生率为58.8%再灌注后45例胸痛迅速缓解,15例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频发室早12例,室速5例,室颤6例,2例无复流,3例慢复流,21例出现—过性低血压;4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超过一周。4例出现ST段回落后又抬高,1例ST段无明显下降。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短(≤4h)、多支病变血管、再灌注前低血压与MIRI呈正相关(OR值分别=6.276、4.002、15.913)。 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的MIRI发生率58.8%。再灌注时间越短越易发生MIRI再灌注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ST段回落后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也可能室壁瘤形成。多支病变血管及再灌注前低血压增加直接PCI术MIRI发生的危险性。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随着患者对于手术镇痛要求的提高以及麻醉学、药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术中、术后的镇痛越来越受到患者及术者的重视。全麻固然能够达到术中无痛,但所需费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