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lf-training的步态识别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步态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根据人走路的姿势识别人的身份。与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相比,步态具有远距离、非接触、难伪装、难隐藏的特点,是目前远距离下最有潜力的生物特征。随着安全敏感场合对大范围视觉监控系统的迫切需求,步态识别受到了计算机视觉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现有的步态识别算法几乎都是基于监督学习的,即仅利用少量的标记样本训练学习器。一般来说,用来训练的标记样本越多系统的识别性能和泛化能力就越强。但是,人工标记样本是耗时耗力的,尤其是步态视频的采集不像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的采集那样简单快捷,步态采集过程更加费时费力,而且被采集者一般不喜欢按照既定的要求一遍遍反复行走,这就使步态数据的标记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然而,考虑到实际的视频监控系统,我们能很容易获得大量的步态视频,若充分利用这些“廉价的”未标记数据来帮助训练学习器,则不仅避免了未标记数据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系统的识别性能和泛化能力。半监督学习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利用大量的未标记样本辅助少量的标记样本共同构建更好的学习器,而无需人工干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elf-training的半监督步态识别算法,其主要工作如下:提出了基于self-training的半监督步态识别算法,它同时利用大量的未标记步态序列和少量的标记步态序列共同构建更好的分类器。首先,利用少量的标记步态序列进行PCA训练获得特征空间转换矩阵并进一步求得步态序列的特征(即训练集),然后使用该训练集对未标记步态序列进行分类。通常,将每类中置信度最高的未标记序列及其预测的类别添加到训练集中。然后对新的训练集重新进行PCA训练,重复该过程直到达到一定的循环次数或者训练集不再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初始时每类只有一个标记步态序列,在大量未标记序列的帮助下,系统依然能自动优化至较好的性能。创建了新的步态数据库。对步态识别而言,每类要有足够多的步态序列才能充分验证半监督步态识别算法的有效性。然而,目前所有的公开步态数据库都不满足这一条件。因此,为了充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我们创建了新的步态数据库。该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有多达40个步态序列,这就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在该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既充分利用了大量的未标记序列,大大减小了标记代价,又能经过自训练过程使系统自动优化至令人满意的识别性能。尽管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视角固定、运动背景简单等。因此,未来的工作主要在于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如利用多摄像机技术进行人体步态的三维数据恢复,实现算法的视角无关性;开发更加鲁棒的运动检测算法,实现真实环境下的运动分割;融合多种步态特征来提高算法鲁棒性等。
其他文献
虚拟植物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空间内模拟植物结构以及生长发育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把人类对现实中真实植物的视觉等感官印象通过数学方法抽象为对植物形态学的一系列认识,便
近年来,在地图数据领域,如何管理海量的地理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搜索效率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界的热门课题。元数据管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信息整合的工具,如何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集中式的C/S网络模式因存在服务器单点失效和负载过大的问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P2P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式应
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是当今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在指纹样本的采集过程中,由于指纹可能存在干燥、划痕等因素影响,获取
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用来模拟人类对话或聊天的程序,它涉及数据挖掘领域的聚类、分类、答案推荐等多方面知识。在对话系统的知识库构建过程中,需结合特定业务场景,利用精准的领域知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字签名作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理论研究和现实生活中
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s)网络涵盖了传感器网络、Ad-hoc网络和车载网络等,在军事、民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一些特殊场景,例如部署在敌方控制区的军事自组织网络
随着大型分布式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系统的可靠性。例如中国研制的天河一号系统、航空火车等分布式控制交通系统以及基于MPI的FT-MPI系统等。分布式系统不仅关系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矢量数字地图作为一种数字图像产品,因其占用空间小、放大不失真、数据精度高等特点
随着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延迟容忍网络(DTN)[1]被研究者广泛关注。由于端到端网络无法持续连通,因此传统无线路由已经不适用于DTN环境。移动智能终端规模的逐渐扩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