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但生产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树体生产力较差,单产较低且品质不高,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柑橘主栽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及生态气候因子多变;同时,柑橘为多年生常绿果树,其生长发育调控机理较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苹果等落叶果树复杂,研究难度高。近年来,果树茎杆注射已广泛应用于树体营养补充、果实品质改善、植物缺素症矫治等领域,通过合理输液可实现协调各个时期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果树优质丰产的目的。为此,本论文以橙砧[Citrus sinensis(L.)Osb×Poncirus trifoliate(L.)Raf.]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验材料开展茎杆注射糖类和激素保果处理,开展柑橘树体“源-叶”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光合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果树高产及花果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茎杆注射不同糖类和激素(BA+GA)保果处理对树体生产力的研究。(1)盛花期前30d和盛花期茎杆注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激素(BA+GA)对纽荷尔脐橙树体花果脱落规律基本相同。连续两次试验结果表明茎杆注射蔗糖树体保果效果最佳,主要适度提高花期落花率,同时降低生理落果期落果率,两年的挂果率均超过了4.0%;盛花期前30d和盛花期茎杆注射果糖纽荷尔脐橙树体落花率均显著降低,但是两次生理落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终导致茎杆注射果糖处理树体保果效果最差;盛花期前30d和盛花期茎杆注射葡萄糖产生类似“疏花”效果明显,由于落花率显著提高,最终树体挂果率与对照挂果率差异不显著;激素(BA+GA)处理主要通过降低第一次生理落果率,且激素(BA+GA)处理保果效果最好。(2)通过测定盛花期前30d不同保果处理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对果实外观内质效果不一致。茎杆注射蔗糖处理提高了果实外观色泽和单果重,同时挂果量显著提高,但是果实品质有所下降;而激素(BA+GA)保果处理虽然保果效果较好,但果实外观和内质有所下降。2.盛花期前30d茎杆注射不同糖类和激素保果处理对树体光合性能的研究。通过测定盛花期前30d茎杆注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激素(BA+GA)保果处理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用时期和效果显著不同。在当地实验条件下,茎杆注射蔗糖处理树体,随着茎杆注射时间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明显,同时树体叶片光合性能受到抑制的程度较高。茎杆注射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尚未对树体叶片光合色素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茎杆注射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对应光合性能参数有所降低,最终茎杆注射果糖和葡萄糖处理与对照的光合性能参数相比较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激素保果处理后树体叶片光合色素有所升高,但其光合性能参数却显著降低。3.盛花期前30d不同糖类和激素(BA+GA)保果处理对叶片碳水化合物变化的研究。通过测定盛花期前30d茎杆注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激素(BA+GA)保果处理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在生理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作用效果显著不同。茎杆注射蔗糖处理后盛花期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含量显著升高,但这两个时期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茎杆注射蔗糖处理的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叶片蔗糖含量的显著降低。茎杆注射果糖处理显著提高盛花期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但随着果糖注射时间的增加,在后续生长时期树体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茎杆注射葡萄糖处理显著提高了盛花期和两次生理落果期的淀粉含量。激素保果处理树体生理落果期淀粉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但是第二次生理落果可溶性糖含量虽然显著提高,但蔗糖含量显著降低。4.盛花期前30d茎杆注射不同糖类和激素保果处理对树体生产力主要生产指标的选择。采用PLS变量筛选方法提取柑橘树体挂果能力监测关键时期和关键参数,并构建树体状态监测评估关键时期盛花期和两次生理落果期的关键参数,筛选第二次生理落果时期为监测评估关键时期,及第二次生理落果时期对应主要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其R2Y和Q2值分别达到0.494和0.433,预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