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形貌金属基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提高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结束后并不消耗的物质,它在化学工业和现在最热门的纳米材料制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米催化剂,其表面原子占有的体积比非常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很容易与其他原子反应,因此。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传统催化剂,被国内外称作第四代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在尺寸上是纳米级的,属于纳米催化剂,在结构上表现为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结构,其独特的结构导致了优良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中毒能力。特别是具有制备过程中环境污染少,催化效率高等优点,符合当今化工生产的发展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研究至今,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比表面积较小,活性位分布不均匀,分散度低等问题。影响了其催化活性。 本论文以其为切入点,在常规的Co-B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元素制备Co-Th-B催化剂,通过微乳法构建微环境,制备粒子尺寸可控的Co-B非晶态合金,通过溶剂的挥发诱导自组装,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Co-B催化剂,考察它们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以囊泡为模板,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PdB和PdCeB催化剂,考察了其在苯酚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催化剂的系统表征,探讨了金属合金的结构、表面电子态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催化剂制备 (1)超细Co-Th-B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用化学还原法将一定量KBH4滴加到CoCl2和Th(NO3)4的混合液中,改变Th的修饰量制备一系列超细Co-Th-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2)粒子可控Co-B非晶态合金的制备:通过聚乙二醇,水和环己烷构建微乳体系。用KBH4化学还原法制备粒子可控的Co-B非晶态合金。 (3)纳米介孔Co-B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将CoCl2、Span40溶于CH3CH2OH中,置于表面皿中,通过溶剂的缓慢挥发诱导自组装,滴入KBH4溶液进行还原,制备介孔Co-B非晶态合金。 (4)中空结构PdB和PdCeB催化剂制备:通过[PdBr4]2-与Bu1P+的作用构筑囊泡结构。在制备PdCeB催化剂中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Ce3+,用KBH4化学还原制备中空结构的PdB和PdCeB合金。 二.催化性能的评价 采用高压液相加氢反应考察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对肉桂醛或苯酚的选择性。在一定体积的高压釜内依次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和反应物(肉桂醛或苯酚),溶剂为无水乙醇,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进行加氢反应,通过釜内压力变化观察催化反应初始吸氢速率,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确定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在肉桂醛氢化制备肉桂醇中,相对于传统Co-B催化剂而言,在常规的Co-B催化剂中添加稀土Th,所制备的Co-Th-B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2)通过微乳法构建微环境,制备粒子可控的非晶态Co-B催化剂,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3)通过溶剂的缓慢挥发控制表面活性剂与金属离子共组装速度制备的纳米介孔Co-B合金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和有序孔径,并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4)在苯酚氢化制备环己酮中,通过以囊泡为模板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Pd基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三.催化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研究 根据催化剂的系统表征和加氢动力学的研究,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1)通过在制备常规Co-B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元素Th,所制备的Co-Th-B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比常规的Co-B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添加Th对Co-B非晶态结构的稳定作用,同时有更多的活性位暴露在外表面,增加了活性比表面积。 (2)通过微乳法构建微环境,采用化学还原制备粒径可控的非晶态Co-B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肉桂醛加氢探针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粒径Co-B催化剂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和对肉桂醛的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不同粒径的催化剂导致肉桂醛在催化剂表面有不同的吸附模式。 (3)通过溶剂的缓慢挥发控制表面活性剂和Co2+共组装速度,诱导介孔结构的形成,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Co-B并将其应用于肉桂醛加氢探针反应,结果显示较常规化学还原法制备的Co-B催化剂,介孔Co-B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这可能归因于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积和活性位分布的更均匀性。 (4)通过季磷盐与金属离子的复合作用构筑囊泡模板,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Pd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苯酚加氢探针反应,结果表明具有空壳结构的催化剂比通常的实心体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这种特殊的中空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传输和产物的脱附。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DEV)表征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和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方法(VSMP)选择最佳描述子,建立了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和MEDV描
本论文结合目前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最前沿的制备技术,借鉴纳米铸造的手段,探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尝试将金属催化剂制备成大比表面,易回收,同时方便介质传输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并
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材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纹等损伤,进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并产生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自修复材料应运而生。基于主客体化学的自修复材料具有制备灵活、修复条件温和、可多次修复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基于主客体化学的自修复材料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自修复水凝胶功能材料,此类材料力学性能极低,无法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环氧树脂作为
随着功能性配合物的合成及研究的进展,具有光、电、磁等特性的配合物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化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围绕该热点,选用四氮大环及1,2,4-三
本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酞菁及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发展历史、结构、性质及应用领域。同时对本论文的测定对象一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及本论文中运用到的光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