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个体不能确定有意义的长期目标并取得相应进展,就会对个体幸福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许多人很难找到有意义的长期目标,尤其是未来工作自我。即使是那些成功找到自己远大目标的人,也常常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使用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作为总体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长期目标追求三个不同阶段的框架,并探究了自我反思在每个阶段的重要作用。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指出,追求目标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策前、行动前、行动、行动后。决策前阶段体现在个体对目标的评估,这一阶段通常以确定并投入目标而告终。行动前阶段的特点是制定计划。行动阶段则是围绕实现所创建的计划行动。最后,行动后阶段的特点是调整目标。这篇论文中,我们致力于帮助个体朝着他们所选择的目标取得进展,而不是让他们放弃或重新调整目标。因此,我们只考虑前三个阶段。基于自我调节和目标达成模型,同时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和执行意图理论,我们提出自我反思作为追求目标中每一个阶段的促进因素。我们通过三项独立研究(研究1(A,B)、研究2(A,B)和研究3)对假设的框架进行了验证,每项研究都侧重于目标追求的一个阶段。研究1探讨了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在追求目标的决策前阶段的作用。该阶段与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有关,例如确定清晰的未来工作自我。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一直被认为是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但对如何建立清晰的未来工作自我知之甚少。基于自我调节和目标达成模型,我们假设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会促使个体的未来工作自我变得清晰,从而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此外,我们还假设自我距离增强这一间接效应。通过一项实地相关性研究(N=309)和一项实验研究(N=225),我们发现,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结合自我距离,通过提升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探讨了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在追求目标的行动前阶段的作用。关于目标追求的文献表明,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的进展,长期目标应该拆分成多个短期目标;然而,我们对具备什么特点的长期目标会触发短期目标规划知之甚少。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我们假设一个清晰的长期目标(例如,清晰的未来工作自我)会预测短期目标规划,从而促进对未来工作自我的感知进展。此外,我们还提出,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会调节间接效应。通过一项相关性研究(N=208)和一项实验研究(N=110),我们发现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结合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通过短期目标规划会促进对未来工作自我的感知进展。研究3探讨了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在追求目标的行动阶段的作用。先前研究人员发现,短期目标规划会促进目标进展。然而,关于短期目标规划如何影响长期目标进展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执行意图理论,我们假设由短期目标规划触发的有意识的对长期目标的专注会中介短期目标规划和长期目标进展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提出,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调节这一间接效应。我们通过一项相关性研究(N=334)验证了我们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长期目标的专注解释了短期目标规划与长期目标进展之间的关系。此外,结果还表明,经常进行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的个体从短期目标规划中获益更多,因为自我反思使他们能够将短期目标规划转化为对长期目标的专注。我们的研究以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作为总体理论,回答了几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如何找到长期目标,如何朝着它前进,以及为什么短期目标规划对长期目标进展很重要。具体来说我们研究为未来工作自我文献增加了一种新的自主的、经济高效的方式,以提高未来工作的自我清晰度。通过探讨自我反思如何影响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还扩展了关于自我反思在职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的相关研究。此外,通过引入自我距离作为调节因素,我们展示了自我调节和目标达成模型、解释水平理论这两个理论视角的结合如何帮助个体促使其未来工作自我更为清晰并激活其职业生涯规划行为。我们研究通过引入长期目标清晰度和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回答了“为什么有些人有长期目标,但不制定短期目标规划来促进目标的进展”这一问题。我们研究还丰富了解释水平理论在未来工作自我文献中的理解。这篇论文从执行意图的视角扩展了对短期目标的理解,丰富了目标设定理论。具体而言,研究3为目标设定和执行意图的文献补充了一个新的意识机制,以解释短期目标规划如何影响长期目标进展。根据先前文献和我们的发现,短期目标规划似乎不会改变人们对目标的感受,但会改变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专注度。我们研究还通过提出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作为关键的个体调节因素发展了执行意图理论。最后,我们三项研究通过引入长期目标的背景和自我反思在目标追求的三个阶段中的因素扩展了思维模式-行动阶段理论。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个体和提供了促进个人长期目标确立和改善长期目标进展的见解和工具。这项研究提出,人们不应忽视那些简单但被低估的自我调节工具的作用,例如改进导向的自我反思和短期目标规划。我们在讨论部分描述了此研究对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