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域特征、多舛的人物命运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开了关于民族历史和民族生存的理性思考,呈现出宏阔的史诗特征,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白鹿原》问世以来,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纷纷开始投入到《白鹿原》的研究之中。至今在《白鹿原》的众多研究成果中,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主题思想、历史文化、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其语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现有的关于《白鹿原》语言的研究中,研究角度则主要是叙述方式、方言词语、修辞手法几个方面。 本文以语言风格作为切入点,尝试对《白鹿原》呈现出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归纳。根据作品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本人从语汇手段、语法手段、辞格手段、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入手,以作品中的语用实例作为论据,总结《白鹿原》语言运用的特征。笔者认为,《白鹿原》通过巧妙的语言组合形成了鲜明的节奏美感,大量方言语素的加入构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多种语言风格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语言具有深厚丰富的内在意蕴。另外,《白鹿原》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在此问题上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