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的特性及排污规律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于地表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目光渐渐从传统的点源污染转向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为防止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对地表水体的污染,探讨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特性及污染物的排放规律,本文对晴天时湘潭市雨湖区道路路面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污染潜力(主要测试了沉积物的COD、铅、锌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对雨天时湘潭市雨湖区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内家属区一道路的雨水径流也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的结果如下: (1)对湘潭市雨湖区道路路面沉积物的采样分析表明,引起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路面沉积物主要以粒径为2mm 以下的小颗粒为主。路面沉积物中铅含量为87.24 ~ 107.42mg/kg ,锌含量为207.53 ~ 398.71mg/kg ,COD 含量为46.1 ~244.1mg/kg,其中沉积物中铅和锌的含量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2)试验测试路面的径流污染物浓度范围为:SS=199~2425mg/L,COD=186~2315mg/L,TN=3.07~43.27mg/L,TP=0.45~4.56mg/L,流量加权平均浓度(EMC)为:SS=502.02~1311.92mg/L,COD=509.07~1293.14mg/L,TN=7.99~22.24mg/L,TP=1.24~2.87mg/L,路面径流的污染主要发生在路面径流的初期;路面径流的可生化性较差,BOD5 与COD 的比值为0.156~0.213。 ( 3 )路面径流的次降雨排污负荷的范围为: LSS=2878.5g=2.8785kg ; LCOD=2959.5g=2.9595kg,LTN=44.25g=0.04425kg,LTP=7.5g=0.0075kg;年污染负荷为: LySS=7319.77kg/(hm2·a);LyCOD=7525.74 kg/(hm2·a);LyTN=112.52kg/(hm2·a); LyTP=19.07kg/(hm2·a)。 (4)路面径流比较符合冲刷模型,初期涌出效应在某些降雨事件中明显,在某些降雨事件中不是很明显,且路面径流的初期涌出效应通常发生在占径流量25%左右的前期径流对应时段中。
其他文献
土坡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将导致边坡失稳的因素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另一方面是土体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移动质量法,详细介绍了其实施步骤和理论分析。在需要梁的损伤前与损伤后的信息的前提下,提出了根据损伤前后用移动质量法测得的一
现实中的震害实例表明,大部分地震第一次地震过后,都会有第二次地震发生。而且许多在第一次地震作用下损伤较轻的结构,经历第二次地震之后会发生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倒塌。但现
由于各种因素作用,土木工程结构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损伤,因此,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很有必要。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与修复是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型钢混凝土梁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断面尺寸小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在组合结构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随着跨度的增加或荷载的加大 (如重
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复合结构是一种主动防护体系,能够充分挖掘岩土体的自身潜力,产生强大的支护作用,且结构简单,自重较轻,节省材料,因而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挡和滑坡治理等方面
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防震减灾手段。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地震也是一种发生概率较小但对铁路行车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高速铁路对地震预警需求迫切。
对于预应力钢结构来说,索撑系统中拉索与撑杆连接节点无疑是整个结构中的核心构件。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摩擦滑移连续索工作机理及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深入的研究,但仍然
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对于深入了解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能为结构的设计和性能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目前所做的此类研究中,对超高层建筑尤其是筒中筒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遭恐怖爆炸袭击造成连续倒塌的事故屡屡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而且绝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