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索工程兵心理素质模型中的认知与生理两个纬度之间的联系,为建立工程兵心理素质模型奠定必要的试验基础。此基础将为提出相应的素质考核指标体系、为工程兵的选拔、培养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对80名工程兵进行五项基本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观察能力、空间运动、注意广度、反应速度及时间知觉,以及SCL-90量表测试;其中30名在安静及认知测试过程中用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进行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数据采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
1、认知测试过程中采集到的心率与安静时的均有显著差异,且安静时的心率低于测试过程中的心率。
2、安静时的RMSSD、LF、HF均高于这五项认知测试过程中的RMSSD、LF及HF。
3、以各项认知成绩≤5为不合格组,认知成绩≥6为合格组,五项认知测试过程中,合格组的心率均大于不合格组,合格组的RMSSD、LF、HF及LF/HF均小于不合格组。
4、SCL-90量表测试显示,总体样本各因子焦虑、敌意、其他因子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强迫、敌意、偏执、恐怖因子与部队常模有显著差异。
5、以五项认知成绩平均分≤5为不合格组,认知成绩平均分≥6为合格组,两组的SCL-90各因子分析,发现躯体化、抑郁、敌意、恐怖、偏执及其他因子有差异性;除躯体化不合格组低于合格组,其他因子不合格组均高于合格组。
结论:
1、安静时与认知过程中的生理基础不同,并且两者之间有规律可循。
2、认知成绩高低与其生理变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生理检测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认知成绩的高低。
3、以认知成绩为标准分析心理健康可得知,心理健康者水平低的认知水平发挥程度有可能低于心理健康者水平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