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困境及其消解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后国家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正视历史与现状,成就现代化的追赶目标,对科学技术引进移植、本土化就成为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从时效性来看,可谓“搭便车”,省去了漫长的摸索过程。由于传统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经历科技发展的自然演进,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误读,自然不可避免。这种错误读,导致偏狭的制度建构;偏狭的制度建构又制约了在其僵化的思维方式下的科学技术缓慢爬行。科技发展推进传统农业经济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也给人以一维的片面解读,认为第二产业就比第一产业进步,潜意识上存在鄙视农业。对工业化的理解片面,偏重工业,造成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割裂,即城乡经济二元化。据此对农业经济进行制度设定和经济模式的理想化假定,进而作农村(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模式构架。农村科技落后局面是历史问题,要解决或扭转这种局面,须以新思维审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理顺其关系,进行一系列制度建构,开展有效的科普,最终化解问题。基于此思路,文章就科普与科学技术传播的内在关系作历史逻辑的分析,并从横向的现状投影的角度,阐述各自领域的内容特点,揭示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本质。试通过两次农村制度体制变革的历史性分析,揭示各阶段的农村科技传播以及科普问题之所在。从市场与产业发展的角度展开论述,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论述农村科普以及科技传播应该采用何种思路。对农业与农民关系作了必要的缕析;对农村、农业主体进行分类;对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受授体关系,科技传播机制作了适当的分析,以图就新的历史时期,为科技传播和科普提供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厘清科普主客体利益脉络,明确农村科普目标,划定内容及层次。最后,试制度建构连接科普要素链,建构自由的信息交换和要素组合的“场”。导入有序实体营造科普环境,即建构和疏通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放系统的创新机制;让企业渗入农村引导科普链有机运转;提供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等社会保障。
其他文献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社会经济
本文首先提出"弹簧效应"假说,并基于200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国内媒体报道的2896起食品安全事件,定量估算对食品安全事件"捂盖子"对于重要的食品子行业的影响。分析表明,如
“老有所养”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是我国养老
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卫生部<医院管理规范>中对医院各类环境空气制定了严格的卫生学标准.现有的空气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消毒剂喷洒和熏蒸.这
现场管理指为有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生产过程(现场)中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设备、工艺设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法(操作工艺、工艺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公民利用网络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降低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成本,丰富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手段。通过网络政治
本文主要介绍土工格栅在道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 ,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从注浆技术分类、注浆材料、注浆设计、注浆效果的监控与检测以及注
本论文选择20世纪现代乐坛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意大利作曲家鲁契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 1925-2003)的《交响曲》(Sinfonia)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由于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思潮及
在当今工程施工建设中,应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工程、低碳工程为目标进行工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因此近些年人们对绿色工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