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避冲突是由邻避设施的兴建引起的,而公众并不是一概地反对邻避设施,只是反对邻避设施建在自家附近,为此设施选址地附近的居民联合起来,共同推动邻避设施的迁址,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群体性冲突,从而导致邻避冲突的发生。邻避冲突的发展过程呈现了诸多的特征表现,包括邻避诉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抗争行为通常会导向非理性,抗争过程通常伴随着谣言的传播,政府在开始时倾向于隐蔽决策,公众抗议政府决策通常诉诸于道德语境等,这些邻避冲突的社会表现是分析问题的起点。邻避冲突的产生不是单一作用的结果,既要从冲突主体之间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如冲突双方的风险认知差异、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决策透明度低、公众的组织化程度弱、媒体的抗争式报道影响等决定了邻避冲突的产生,而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体系的开放程度扩大、社会管理体制适应性不强、社会自治能力弱、道德化的文化思维习惯等更加激化了邻避冲突导致的矛盾分歧。对邻避冲突问题的治理,需要从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社区自治能力培养、风险意识培育五个方面思考,探究化解邻避冲突的路径。邻避冲突作为现代社会中城市冲突的新形式,既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稳定、加深了社会矛盾、增大了社会风险,又从另一个侧面促进政府公共决策走向科学与民主、促进政府和公众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加强监督。因此,通过对邻避冲突的有效治理,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