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甚嚣尘上,后又发展为“性别意识”。本文从“性别意识”的角度,以苏童与王安忆的作品为例,对其同题材的不同写作从心理学、主题及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文本主题与叙事方式均在相似中有所不同的成因。选择苏童与王安忆作比较,是因为苏童与王安忆的特殊性,苏童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是较为“偏阴性”的作家,他总是愿意去想象作为女性特殊的痛苦;而王安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更加愿意以一种“中性化”的叙述模式去描摹社会和生活,两个作家总有点“故意为之”的特点,但伊格尔顿曾说过:文学形式本身就是有其意识形态的。那么“性别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否也在作者行文时呈现其中呢,苏童与王安忆又为什么刻意将自己的性别在写作中隐匿起来。本文选取了苏童与王安忆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总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概括了近年来对于女性主义及性别意识研究的状况,对于苏童及王安忆小说研究的新视点,阐明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部分总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性别与性别意识与不同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书写,明确性别意识的概念,初步分析不同性别作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有所相似的文学现象。第二章,以苏童与王安忆的具体作品为例,以“性别意识”为立足点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原型。分别论述了苏童与王安忆笔下的不同“母亲”原型形象以及“妓女”原型形象,以及相同原型形象在不同性别作家笔下形成不同女性形象的成因。第三章,为不同性别作家的写作模式与文化差异,从不同性别作家叙事模式与文本立意的不同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王安忆与苏童同样对于“日常生活”写作模式的追求中细微的差别。第三部分,结语,总结属于不同性别作家对于文学理念的相同追求,从而在比较中寻找共同之处,探求不同性别作家合而不同,又异中有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