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字幕翻译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研究中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现在对于电影翻译的研究已经相当普遍,不过由于我国在电影翻译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外来说晚得多,我国在字幕翻译研究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本文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角度出发,对《为奴十二年》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1)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是通过哪些翻译策略得到体现?2)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有哪些?3)译者主体性发挥“适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本研究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用大量的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上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研究发现,1)译者主体性在字幕翻译中主要表现在:首先,对原字幕文本的理解上,译者要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需求;其次,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根据目的语观众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在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层面译者会采取减译、改译、增译、编译、意译等;在文化层面译者采取归化、顺应等翻译策略。2)影响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有:译者本身的能力——双语能力的掌握,渊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感;社会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3)当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并不是毫无限度,而是受到创造性的忠实原则和目的论理论中的连贯性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