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重金属吸附材料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葡糖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m)为生产菌株合成细菌纤维素,实现了多糖到纤维素的生物转换,与其他化学方法相比,不仅工艺简单、产量高、能耗物耗低,而且,与自然界存在的植物纤维素相比,其具有天然的纳米结构及纯度高、结晶度高、吸水性强、抗张强度好、生物适应性强、可自然降解等特性,因此在其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等领域倍受关注,是当今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基于细菌纤维素的新型重金属吸附材料开发,一方面,优化以葡糖杆菌为生产菌株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工艺条件,探讨细菌纤维素的改性方法,制备细菌纤维素、羧甲基细菌纤维素和二乙烯三胺细菌纤维素等样品;另一方面,在表征其基本结构与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样品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具体工作如下;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表征及其吸附性能在系统探讨接种量、pH值、培养液体积、培养液表面积、发酵时间对葡糖杆菌发酵合成细菌纤维素的产率影响基础上,优化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工艺及参数。通过乌氏粘度计、红外光谱等测定,细菌纤维素与常规纤维素的结构相符合,聚合度为2380,产物纤维素含量为95.6%,细菌纤维素的持水率为98.0%。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热稳定分析测试结果则表明;细菌纤维素晶型为纤维素I,结晶度为83.2%,形态结构由纳米级的纤维束贯穿而成的网状结构,热分解温度为259.6℃。考察了细菌纤维素对Cu2+、pb2+的静态吸附性能。探讨了各种不同条件;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其吸附的最佳条件。研究发现,吸附最适pH值为5左右;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方程,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1.17mg/g和24.57mg/g。羧甲基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通过直接在培养基中添加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一步法制备了羧甲基细菌纤维素,其持水率随着培养基中羧甲基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培养基中羧甲基纤维素的含量为O.5%(w/v)时,羧甲基细菌纤维素中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达到最大(10.4%);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结果则表明;羧甲基纤维素成分的存在;纤维网孔、晶粒尺寸较细菌纤维素的大。羧甲基细菌纤维素对Cu2+、Pb2+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最适pH值为5左右;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吸附符合动力学二级反应模型;等温吸附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方程,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是20.35mg/g和65.53mg/g。对Cu2+、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较细菌纤维素分别提高45.1%和62.5%。二乙烯三胺细菌纤维素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制备了二乙烯三胺细菌纤维素,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氨基的存在,其含氮量为13.56%。初步研究二乙烯三胺细菌纤维素对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pH=5时,对Cu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5.42mg/g,对Cu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较细菌纤维素提高56.1%,表明改性后的细菌纤维素吸附效果要好于未经改性的细菌纤维素。
其他文献
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法被生物降解和破坏,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所以必须进行处理。现有的处理技术中,吸附法因其具有选择性好、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效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改革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是以仁德为核心理念从道德的角度对人实施精神层面的教化,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层层实现而到达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法家的治理思想是主张君臣之间的秩序性,以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药剂,是近年来絮凝剂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絮凝活性微生物的来源开始,依次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微生物絮凝基因,并介
小儿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肠胃密杂吉失调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的引起的一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上诊断为脑发育不良的小儿其营养吸收方面欠佳,这也可能与脊髓发育不良有关,
期刊
英语文学翻译不单单是对作品的单词以及词组进行准确的翻译,还包含了对文学的一种文化融合。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不仅要熟练应用翻译技巧,还要对中英的文化差
期刊
好氧颗粒污泥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城市污水的处理具有节省占地面积、处理能力强、沉降性能好、剩余污泥量小、可实现同步脱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