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倾倒岩体开挖变形响应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澜沧江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境内,拟建坝型初拟为硅面板堆石坝,设计坝高138m,正常蓄水位1408m,库容7.01亿m3,总装机容量120×104KW。坝址区地质环境复杂,岩体倾倒变形现象发育,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形现象,倾倒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右坝肩边坡施工期及运营期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以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右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分析法、数值模拟分析法和刚性极限平衡法等,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右坝肩边坡开挖后的变形响应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认识:(1)根据前期地质勘察资料,结合施工期地质条件的现场调查和复核,研究了右坝肩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右坝肩边坡坡脚以软岩为主,中部及中上部为软硬岩互层组合,边坡范围内发育的结构面主要为Ⅲ2、Ⅲ3、Ⅳ和Ⅴ级结构面。(2)根据在现场对坝基岩体以及边坡倾倒岩体的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分析了边坡倾倒变形岩体与坝基基岩之间的区别,优势结构面发育特征以及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与此同时,根据平硐编录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建立了右坝肩边坡倾倒变形强烈程度地质模型。(3)通过对边坡开挖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从开挖直至失稳的变形发展过程和开挖引起的不同高程坡体变形响应特征,边坡坡脚部位的开挖造成开口线部位岩体变形,且为其上部岩体提供变形空间,从而导致边坡倾倒岩体变形持续发展,自开口线向边坡中上部变形逐渐增强,尤其表层岩体受倾坡外结构面的影响,倾倒变形可能转化为滑移-拉裂的变形破坏模式。(4)通过有限差分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前、开挖后以及现有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原始边坡的变形主要集中在边坡A类岩体中,开挖后在坡体内部以及中上部坡表出现了拉应力集中区,变形向内部发展,扩展至B1类岩体中部,稳定性受到影响;边坡现有支护基本能抑制由于开挖引起的变形。(5)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边坡开挖后现有支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工况的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在现有支护条件下稳定性系数基本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但在蓄水+地震的极端工况下,稳定性系数降至1.1以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6)从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边坡前期变形主要出现在坡的中上部,特别是上部变形较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边坡的坡表变形较大,沿坡体深度递减较快,自坡表向坡内逐渐减小。开口线以上支护实施以后,边坡变形趋于收敛稳定。
其他文献
期刊
西洋参茎叶皂苷(PQS)是从西洋参茎叶中提取分离的有效组分,而且证实西洋参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高于其根部总皂苷含量。近10年来相关研究表明,PQS具有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心
植物功能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功能多样性概念;论述了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
现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媒介样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革命使得新的媒体样态不断涌现,并且,这种新媒体艺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分析了我国风吹雪及其变化趋势,指出风吹雪和雪崩不能放在一起区划的原因。提出了风吹雪区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区划单位系统、指标及方法。据此,把中国风吹雪区划分为2 个区
在建成的桥梁中,中小跨径的桥梁占据了大多数。T形梁桥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而在中小跨径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是T形梁桥在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其中T形梁桥横向联
为了研究人体脊椎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了人体脊柱骨骼样品的外形结构,然后根据所测的点云坐标数据建立了一个详细的人体腰骶关节L5-S1的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了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采用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
采用G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Mg-6Gd-3Y-0.5Zr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设定变形温度为623~773 K、变形速率为0.001~1 s-1、最大真应变为0.6,利用指数函数关系计算合金的表观激
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源远流长 ,而我国的档案利用理论则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其发展则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