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掺纤维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客货车辆飞速增加,重载、超载现象剧增导致沥青路面车辙问题迅速激化,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以其优异特点在现代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多一少”的结构特点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使得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较好,纤维作为稳定剂掺入SMA混合料中具有防止沥青析漏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稳定剂对混合料性能的作用效果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本文选用玄武岩纤维(BF)和木质素纤维(CF)复掺到SMA沥青混合料中,利用两种纤维各自特性对混合料性能进行综合改善。首先,检测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力学性能指标比木质素纤维优异。玄武岩纤维分散性优于木质素纤维,且呈长直状态;而木质素纤维扁平弯曲,粗糙交错。其次,按3:0、2:1、1.5:1.5、1:2、0:3的掺配比例在沥青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利用软化点、延度、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网篮析漏试验分析纤维复掺对SBS改性沥青高低温和流变性能指标、吸持沥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添加有效提高了纤维沥青的软化点和车辙因子,而延度试验不适合用来评价纤维沥青的低温性能,木质素纤维吸油率最高。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两种纤维在改性沥青中的分布状态和微观形貌,采用复合材料界面理论浅析纤维沥青作用机理,证实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复掺起到增强与沥青之间的界面粘结效应,两种纤维与沥青互相搭接形成结构沥青网,增粘阻裂。再次,选择合适的SMA-13级配,按上述纤维复掺比例成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研究油石比、纤维复掺比例对SMA-13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饱和度随着设计油石比的增大呈递增趋势,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随设计油石比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确定不同纤维复掺比下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发现随着木质素纤维掺量的增加、玄武岩纤维的减少,最佳油石比增加,毛体积密度随之呈下降趋势,矿料间隙率随之增加;单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 比单掺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小约1%左右。最后,研究不同纤维掺配比例下SMA-1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纤维总掺量不变的情况下,木质素纤维掺量的增加导致混合料的高温、疲劳性能降低,低温性能提高;纤维复掺BF:CF=1.5:1.5时水稳定性能评价指标较优,但单掺BF沥青混合料浸水前后稳定度较高,耐久性好。采用功效系数法综合评价路用性能,从微观角度分析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之间发挥各自结构优势,协同提升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研究为SMA沥青混合料中适用的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尤为重
由于反应灵敏的预警和舆情监控体系缺失,老经验、老惯例发生选择性效应,导致有关部门对传言生成机制错判,对危机信息传播方式认知偏差,从而在“非典型肺炎”事件中未能及时采
<正>帕金森健康操[13]是由帕友网携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专家和康复科专家为帕金森病患者量身打造,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布。帕金
对美的本质以及美的创造的探讨,是黑格尔美学中重要而合理的美学思考。黑格尔认为美是客观理念的结晶,从而批判了美的主观论;黑格尔提出了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的思想,强调了人与
建安合同管理是核电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建安工程投资额度大、项目多、周期长,从事建安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对合同履行和变更进行严格管理,
数字图书馆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其基本职能和属性,即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但作为社会公共信息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充分实现和发展了其社会职能,不
贝尔信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国内有学者依此总结出三个内涵。论文指出: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和城市区域信息流通中心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除了在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与传播知识文化方面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是招标投标领域最根本的法律。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世界各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该病主要由链霉菌(Streptomycesspp.)引起。该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降低薯块的商品价值,且给马铃薯的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对微型薯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给马铃薯的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本研究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筛选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具有生防作用的微生物资源,为有效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奠定基础,为
以河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为例,介绍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HNGICS)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常规方法的比较,分析HNGICS系统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