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鉕(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具有环境积累性、生物富集性、动物脏器组织的选择性吸收与富集以及影响动物性腺等毒副作用。相关研究充分显示了稀土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低促-高抑”的“刺激效应”(hormesis)。这种刺激效应为农业上使用低剂量的稀土刺激生物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既然稀土能以低剂量刺激农作物成长,诱发生长激素,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同样人体摄入稀土元素也会产生类似的“刺激效应”,从而导致生理或病理变化。我国赣南稀土区的生物效应研究表明,该地区人群通过食物链长期摄入低剂量稀土,导致儿童智商明显下降、成人中枢神经传导受阻、眼底动脉硬化者增多、人群血液若干生化指标异常。从“刺激效应”(hormesis)的双向性考虑,稀土对人体生理无论是产生促进还是抑制效应都会危及健康,而稀土的遗传毒素更会殃及后代。由于我国多年大剂量使用稀土肥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稀土元素的残留已经成为特有的问题,特别是与人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植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稀土的检测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的又一大焦点。本文研究内容是与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测试手段,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普遍适用、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全国25个省不同地区植物源性食品中15种稀土元素的普查工作。本文研究了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15种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微波消解溶剂为HNO3+H2O2+HF混酸体系,HF的加入解决了样品消解过程中产生的白色硅化物沉淀吸附稀土离子进而影响稀土元素含量测定的难题;对三种消解溶剂的加入量、消解时间和消解温度进行了优化实验,使处理方法对茶叶样品和其它植物源性样品具有普遍适用性;经消解处理的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分析测定,以Rh、Re作为内标物用以校正基体效应和灵敏度漂移。该方法用于四种国家标准样品绿茶(GBW10052)、芹菜(GBW10048)、胡萝卜(GBW10047)、大葱(GBW10049)中15种稀土元素的分析测定,其测定结果在标准样品参考值的置信区间之内。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适于植物源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将该方法用于全国25个省份近百种植物源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检测,并对我国不同省份植物源性食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各类植物源性食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限量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