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测定了7个猪群体(长白、大白、杜洛克、长大、大长、大长大、杜长大)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平均基因杂合度、亲本间遗传距离,以及它们分别与部分经济性状(日增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脂率)的杂优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在杂种优势率方面,总体上,大长优于长大,大长大与杜长大相当。 2.8个微卫星位点均与影响日增重QTL连锁,其中SW524、SW58还与影响背膘厚QTL连锁,它们在7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14.25个,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85—6.144,均大于2,每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21—0.8020,均大于0.5。可见,所用8个微卫星位点为高度多态性位点。 3.利用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了四个杂交组合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这四个参数在各群体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杜长大、长大、大长、大长大。 4.以影响日增重QTL相关的8个微卫星标记估测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相关性状(日增重、瘦肉率)杂优率的关系,剔除回交组合时,相关系数高达0.9690、0.9936,0.9909、0.9741;与日增重不相关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脂率)杂优率呈中等程度相关(r分别为-0.6480、-0.5530,0.4541、0.3496,-0.5189、-0.4181)。并讨论了有效标记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加入回交组合时,平均基因杂合度、亲本间遗传距离与5个经济性状杂优率对应的相关系数,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如与日增重杂优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1512、0.3298。讨论了遗传背景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还以影响背膘厚QTL相关的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相关性无较大的变化,讨论了其发生的原因。 5.平均基因杂合度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r>0.9)。 6.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机理,提出基因网络互作的实质是基因表达调控程度的改变,导致杂种优势的产生与否。 7.本研究表明,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是有条件的,为杂种优势的预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及其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生理生态学和土壤科学的技术与方法,2001年在甘肃西峰黄土旱塬区,以夏种大豆(Glucine max CV丰收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动态和夏种大豆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在黄土旱塬区,麦秸覆盖可有效平抑浅层土温的变化,免耕+麦秸覆盖处理下土温变化幅度较传统耕作和免耕分别减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方向,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在研究方法上,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
该文对克蚕菌的抗菌活性,克蚕菌在蚕体的药物动力学及克蚕菌与家蚕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进行了研究.1克蚕菌的抗蚕活性研究证明.克蚕菌对家蚕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2克蚕菌的药
本研究以早籼稻谷替代混合精料中不同比例的玉米配制成四种日粮,用于大别山黄牛肥育,并观察其对肉牛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屠宰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消化试验、瘤胃降解试验对早籼稻谷替代玉米用于肉牛肥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分四个部分: 饲养试验:选取大别山黄午24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组,每组6头(3公3母)。用早籼稻谷分别替代混合精料中玉米用量的0%、50%、75%、100%组成四种日粮(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简称Foxp3+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Foxp3+Treg、CD8
该试验以中国地方品种边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体内培养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Giemsa染色、G-带以及常规分析.分析表明,边鸡的染色体2n=78,前1
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是饲草生产和草坪绿化中常用的著名禾本科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草坪绿化的发展,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牧草生产和绿化中,干旱胁迫是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环境胁迫,无论是长期的干旱还是短时间的水分亏缺都会给牧草生长带来不利甚至有害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水资源紧缺及其对饲草
本文于1988~1990年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淮北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P2O5量、K2O量、密度、化控5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
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和浓核病是蚕业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两种病毒病.在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库进行抗病性鉴定的基础上,以发掘出的高抗BmNPV的蚕品种NB和
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糖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端粒缺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修复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