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极化是指居民收入分布向多极聚集的趋势。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社会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在这种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也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众多学者已经指出,收入极化的不断扩大必定将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度我国的收入极化情况,分析我国收入极化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等因素间的关系对于认清我国收入极化形势和缩小收入极化程度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收入极化的影响。同时根据理论分析,选取了用于收入极化分析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变量。为了能够全面地分析我国人均收入极化的现状,本文分别测算了全国2002—2010年、城镇1997—2010年和农村2002—2011年三者的W指数、ER指数和基尼系数。在测算全国的ER指数时,笔者利用城镇居民收入七等分数据和农村居民收入五等分数据对收入极化进行了重新划分来进行ER值的测算,并用其与传统的直接按城乡分组得到的ER值进行对比,发现运用新的分组方式得到的ER值由于剔除了地区间差距造成的极化现象,使得所测算的全国ER值相对较小,更为准确地测度出我国人均收入的极化数据。从测度出的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这三组人均收入极化数据中可以发现:我国各类居民的人均收入极化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利用2000—2009年的收入极化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折线图和普通最小二乘结果,发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省份,收入极化相对较低,而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省份,收入极化相对较高。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及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人均教育事业支出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分析了影响收入极化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收入极化的缩小;(2)目前人均教育事业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收入极化的进一步扩大,出现教育事业支出增加而收入极化扩大主要是因为教育在二元经济体制国家发展之初,会使收入极化经历一个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3)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的人均收入极化,国家需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