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环境风场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耦合了单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模式WRF模拟了上海、南京两个地区四次城市热岛现象,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的水平分布明显受到大尺度环境风场影响,高温中心与城市几何中心并不重合,而是向城市下游偏移。对城、郊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以及气温沿环境风场方向的垂直剖面图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城、郊地表能量平衡过程的巨大差异会导致城、郊地面对大气加热不均,城区作为热源,通过大尺度地面风将能量向下风方郊区输送。为了研究人为热源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本文考察了不同的试验对于地表温度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中合理加入人为热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主要结论如下:   ⑴所有控制试验都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除去城市表面的试验中则完全没有热岛效应的迹象;城市发展试验则显现出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的热岛效应,这表明城市热岛的强度与城市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在大尺度地面风的影响下,控制试验和城市发展试验中热岛的高温中心明显向城市下风方郊区偏移,造成了郊区的高温。城市表面有着较低的反射率,所以在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因而有较高的地表温度。城市的高温地表向大气输送更多的感热,并通过地面风将热量向下游转移,所以气温的高温带与地表温度的高温带的分布不完全一致,而是出现了气温的高温中心向下风方偏移的现象。   ⑵以地表热量、辐射平衡为主的能量交换过程是地-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城市的人造表面与郊区的自然表面相比在热容量、热传导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地表的反射率与自然植被也不相同,这些使得城市与郊区有着不同的地表能量平衡过程而导致城市热岛的产生。   ⑶四个个例中下风方郊区在不同试验的能量平衡过程模拟结果差异表明,城市的存在与否对于下风方郊区能量平衡的直接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分析控制试验中平行于环境风场的气温垂直剖面图后发现:四个个例中低层大气都出现了一个水平方向上的高温带,从城区一直向下游郊区延伸。在近地面风场的影响下,城市近地层大气从下垫面所获得的热量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游的郊区,使下风方郊区低层大气比其它位置郊区能获得更多的热量,气温明显偏高。城市化过程使城市以及城郊过渡带上空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气温明显上升。在计算城郊过渡带的平流加热率后发现,大尺度环境风场下城市对下风方郊区大气的平流加热作用不可忽视。   ⑷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人类向大气排放的热量逐年增加,人为热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子,影响和改变着大气边界层的物理结构。在模拟上海区域冬季地表温度的个例中,使用新陆面资料的试验效果要好于旧陆面资料,加入人为热源的试验效果要优于没有人为热的试验,这些反映了热岛效应的强度是不断增加的城市面积和人为热排放共同决定的。不同试验中城区地面气温的日变化图则表现出人为热对城市大气明显的加热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IPCC-AR4提供的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下的地面气温和海平面气压模拟结果对北半球地区和我国模拟能力进行评估,并选取模拟效果较好的模式进行多模
本文利用2000-2014年6-8月的常规资料、FNL资料和逐时降水等资料,将东北冷涡分为北涡、中间涡和南涡,统计分析每类冷涡短时强降水特征,并进行动态合成分析,建立降水模型。另外,选
一、洞纳何物——检查预习,梳理内容rn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喂——出来》,课后第三题是一道续写题,我想和大家一起续写.请看我续写的第1段.rn(屏显.)rn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
本文通过对海平面气压、NCEP/NCAR再分析500hPa垂直速度、200hPa速度势和地球向外长波辐射等气象要素的分析,研究了近60年来赤道太平洋Walker环流的变化特征;利用逐月平均风场
应用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加密观测资料和遥感资料,结合数值同化模拟结果,统计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期与暴雨相关的中尺度低涡的基本活动规律,包括低涡的源地、移
本文利用清远和香港两个站点2003-2008年6年的一日两次的探空资料,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逆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该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基本的探讨。利用逆温的分析结果
优秀天文台的建立与前期选址工作对气象条件的考察关系重大。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环境下,为加强党的建设而采取的重大行动。纵观党的历史发展,延安整风运动不仅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本文基于二维云分辨模式,分别采用Hsie et al.(1980),Krueger et al.(1995),Zenget al.(2008)和Shen et al.(2014)四种冰晶增长参数化方案,模拟热带到中纬度地区的四个降水个例。
陆面作为大气的下垫面,其对大气以及气候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气候模式中准确描述陆面过程状况就变得相当重要。中国区域地形复杂,地表植被多样,陆面状况的复杂性必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