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动力特性非线性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建筑结构形式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当结构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会呈现平动和转动的耦联反应。各国抗震规范中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结构一般采用等效静力法或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按照SRSS法、CQC法组合原则,计算水平地震下的偏心结构动力响应。这些均为弹性阶段的分析方法,而对于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动力特性分析,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计算分析,由于难度相对比较大,研究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地基土特性将对偏心结构的地震反应产生显著影响。目前规范中一般将地基土体作为刚性地基处理,但是将土体刚性化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此,为了提高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开展土-偏心结构地震反应规律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单层偏心结构,建立动力方程求解影响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参数——偏心率、扭平频率比、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系数。对于上部偏心结构,简化为只有三个抗侧构件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简化模型改进,得到适合偏心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弹塑性简化模型;对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部分,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约束刚度——平动刚度、扭转刚度,并通过弹簧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利用弹性动力方程的结果,采用pushover方法针对刚性地基假定的偏心模型以及考虑土与结构作用的偏心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动力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及相关结论。本文用考察结构体系受力全过程动力特性变化这一新的视角、新的分析方法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动力特性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阶段进行整体综合分析,为抗震规范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Green函数法与复变函数法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即SH波对下半部分多个脱胶界面圆形夹杂的散射问题、下半部分多个脱胶界面圆形夹杂和界面裂纹相互作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