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问题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改善二氧化钛纳米晶膜的载流子传输性能、降低载流子的复合几率、以及采用提高空穴传输材料的传输效率等手段,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使用材料、电池结构、制备工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全面地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研究历史以及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有关如何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本博士论文研究的立题设想和研究目标。 第二章中集中介绍了关于采用不同方法合成的TiO2及其粒径大小、TiO2层电极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我们首先研究了以TiCl4为原料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各得到的纳米TiO2的光电化学性质。当用它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电极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9.13﹪,是文献报道的采用以TiCl4为原料制备的TiO2为半导体电极的光电池的最高效率值,比采用以钛酸异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的光电池的相应值提高了7.5﹪。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TiO2层对电池的光捕获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最佳TiO2膜厚降低,减小了载流子复合几率。另外,我们还通过将不同TiO2粒子混合以及多层TiO2膜结构设计,获得了具有强光散射性质的TiO2电极,进一步提高了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其中具有多层结构的TiO2膜的电池经过优化后,在AM1.5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其短路电流达到了22.89mA/cm2,开路电压达到737.3mV,填充因子为0.6121,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0.33﹪。 第三章主要描述了关于在CuI层中掺杂金属层对固态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测试环境下电池的稳定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在CuI层中掺杂金属(Au/Ag/Cu/Al)后的光电转换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掺杂三层Ag时得到了短路电流为11.32mA/cm2,开路电压为393.8mV,填充因子0.599,光电转换效率为2.67﹪的电池性能,转换效率与无金属掺杂时相比提高了49.2﹪。研究结果还表明金属掺杂可以改善载流子的正向传输特性,提高CuI的HOMO能级,降低空穴注入势垒,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通过测试CuI电池在不同测试环境下的稳定性表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是电池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有机物修饰TiO2电极表面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的研究。首次将自组装技术应用于在分子水平上改善TiO2表面能级。其中3—丙胺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提高电池效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与没有APTS修饰的TiO2电极相比,电池的效率提高了18.8﹪;在CuI固态电池中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46.4﹪。电池效率提高主要是由于TiO2表面能级的升高,降低了电子回传的几率,从而减少了暗反应。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将PMMA接枝碳纳米管掺杂PEO的聚电解质体系应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我们首次将PMMA接枝碳纳米管掺杂PEO的聚电解质体系应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注入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与没有掺杂PMMA接枝碳纳米管的体系相比,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4.8倍。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掺杂后有效抑止了PEO的结晶,增强了电解质同染料敏化TiO2电解的接触,有利于电荷的传输;同时提高了电解质层的HOMO能级,降低了空穴注入势垒。 第六章对整个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进行了最终总结,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具有协同催化-分离性能的酶膜反应器(Enzymatic Membrane Reactors,EMBRs)有效地实现了固定化酶膜的实际应用。如何构建高效稳定催化的EMBR系统极具现实意义,EMBR催化效率与固
在欧盟限制聚碳酸酯(PC)在医药、食品中的应用之后,聚联苯醚砜(PPSU)树脂作为新兴材料凭借优异的耐热水性、高强度、高透明性、无毒等性能逐步替代PC,特别是代替PC用于婴儿奶瓶
通过有机配体桥连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工程是当前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这些新颖的化合物不仅在催化、吸附、磁性、光学、电导、分子识别等领域展
学位
近年来,由于高比强度、比刚度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及汽车工业中的迫切需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轻质结构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本论文采用机械合金化非平衡
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化学加工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的重要内涵就是尽可能从源头上阻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活动在创新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并努力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一、抓住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本文以虾壳壳聚糖和解淀粉酶芽孢杆菌为原料,进行液体发酵产非专一性壳聚糖酶,并通过酶解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系统地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浓度、环境pH、离子强度、金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本文首先概述了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组织工程对细胞支架的要求。简要总结了当前组织工程对支
本文主要研究了氟表面活性剂及混合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文章探讨了碳氢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癸基磺酸钠-癸基三乙基溴化铵(C10SO3-C10NE)与蛋白质BSA
青绿山水金碧辉煌,使自然山水都带上了富丽堂皇的贵族色彩。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家中,有好几位都出自皇室宗亲。前有唐代的李思训、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