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现有初中写作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范式和教学策略上,对写作教学本身的状态、教学方式等内在因素的探索往往只是一笔带过。事实只能是真相的反映,策略只能是对现在的改进。当前的写作教学研究通常通过一个特殊的写作教学问题来归纳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和策略,这种快速推理和过滤性的分析是制约写作教学研究思路创新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研究思路的否定,立足初中各年级的写作教学系统研究,本文从影响写作教学问题的历史着手,首先分析了我国近百年语文写作教学序列历史(1919--至今),并结合现状调查分析了当下的写作教学病因:首先,它来源于写作教学诸环节功利性“筛选”,这是同质化形成的操作层面病因;其次,它来自对各年级学生写作心理差异的“忽视”以及写作教学中细节元素的“漏思”,这是写作教学同质化形成的内部动因;再次,读写一体对写作教学造成的“误导”,是外部促因;最后,写作教学群体与个体关系全面断层是写作教学同质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了解“为什么”之后,本文还探讨了写作教学异质化“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关涉了写作教学异质化理论基础、主体元素分析、模式构建等三方面。理论基础在复杂性思维的指导之下,初步探求了异质化教学建构的基本内涵。主体元素分析主要考虑写作教学的主体,着重分析学生认知、感情因素和教师管理风格的异质性。教学模型则从“整合资源”、“任务设计”、“教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首先,综合资源整合与任务设计对异质化的基本元素进行了排兵布阵,而教学实施则从纵横两个维度考虑,横向考虑写作教学异质化课堂在同一年级的建构问题,纵向则结合高原的三级写作体系,借初中语文教材尝试性地设计了各年级“层叠式”教学实例。本文的几个基本结论:第一、初中写作教学同质化问题定性。初中写作教学同质化问题是指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形成“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的教学目标、“空泛死板”的教学评价标准等各子群体特性不明显、不易区分的动态过程。第二、初中写作教学同质化成因概说。写作教学同质化的成因既有历史梳理遗漏下来的写作科意识的薄弱,也源自我们教学功利化“选择”、师生写作心理情态的“漠视”、教学细节元素的“无视”、以及读写一体对写作教学模式的“误导”。从根本上讲,写作教学同质化问题是我国特定历史学情--教学资源不足与教学需要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的特殊体现,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初中课堂教学在“群群”衔接上研究的薄弱,也体现了我国初中写作教学主要是静态的个体研究,缺乏动态的教学系统分析与师生心理探求。第三、初中写作教学异质化对策建议。重视写作教学的异质化是当今初中写作教学的必然要求。重层叠式的效用累积,重视同年级之间的互动与连贯将是异质化教学的侧重点。考虑到我国现有情况,异质化教学的实施还需要稳妥推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写作教学异质化理论一定能适应写作教学的现实,推动写作教学的实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