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的《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研究——以西部大开发十年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了一个目前尚处在发展阶段的领域——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研究作为切入点,对2000年至2010年(西部大开发头十年)《人民日报》所涉及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进行了系统抽样,并从传播学的视角运用框架理论从版次分布、版面位置、体裁、涉及地区、涉及民族、题材内容6个维度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得出2000年至2010年《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样本的以下特点:通讯等大篇幅体裁占比上升,报道形式多样化;图片新闻所占比重增大,且占据版面中心位置;头版报道数量逐步增多,国际版面异军突起;热点地区、民族集中化、单一化的特点与变化。同时,建议《人民日报》在今后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工作中努力争取版面利用的多样化,灵活运用不同版面为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服务;体裁运用更加灵活多变,使其生动活泼利于受众接受;打破传统热点,扩大涉及地区、民族;并且将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种类进行进一步结合。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播学经典理论与应用新闻学结合起来,并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宏观背景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进行考察。其中,熟练运用框架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是本文创新之处。另,本文对2000年至2010年《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进行深入、细致地总结梳理也是前人未曾涉猎过的,可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素材。
其他文献
“三网融合”是2010年至今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电信行业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地方广播电视行业面对这项改革采取何种管理战略,关系到媒体自身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试图借用战
研究以新闻生产社会学理论和建构论为支撑点,主要运用社会学和新闻学的有关知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辅助以访谈的方法,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
新闻聚合APP凭借网络爬虫、推荐系统等技术优势,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新闻资讯,成为互联网中不可忽视的新闻传播力量。然而,新闻聚合APP在采集发布新闻过程中实施的
本文以《milk》杂志为研究对象,对杂志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集中分析《milk》杂志旗下的内地版《milk新潮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研究杂志的特征和风格。全面总结《
微信的迅速扩张,使得微信的商业价值备受市场青睐。本文旨在针对微信朋友圈信息转发行为的需求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人口统计变量对需求因素带来的差异,以及需求因素对
“八九风波”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主流舆论重回“左”的轨道;在经济领域,计划经济又开始占上风。1991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发表系列言论强调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除《解放日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