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童蒙教育文献上承秦汉,下启宋元明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童蒙教育文献发展的过渡期和转型期。由隋唐开始,童蒙教育文献开始有了分类,内容也日益多元化。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隋唐童蒙教育文献作了研究: 1.隋唐童蒙教育文献的源流考述。2、内容研究。3、特点分析。其中后两部分又是全文重点,所用笔墨较多,提出了一点个人见解,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斧正。 在源流考核述里,按照作者与成书年代、书名的由来、版本源流、内容简介、存佚情况等线索将隋唐以前及隋唐时创作的广为使用和传播的十部童蒙文献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考述的重点放在《孝经》、《千字文》、《蒙求》、《太公家教》、《兔园策府》这几部影响大、流传广,又极富特色的作品上,帮助我们形成隋唐童蒙教育文献的一个整体印象。 在内容研究方面,本文抓住了隋唐是童蒙教育文献创作的过渡与转型期的特点,将童蒙文献的内容分成识字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类后,分别作了深入研究,得出唐以前着重识字教育,隋唐以后童蒙教育文献的道德教育所占比重渐大,而隋唐时期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的结论。隋唐时期的童蒙道德教育用更大的篇幅教育儿童们日常行为规范和如何为人处世,不像后世那样一味强调封建伦理道德教育。 本文对隋唐童蒙教育文献的创作特点从创作内容、编排形式、文献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及流传范围等方面作了仔细分析。将此时期的文献与前代文献作出对比,使其特点鲜明,时代感强。特别是从文献的作者身份来分析创作特色,列出表格进行比较,做到论由史出,用史料说话,也使观点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 总之,对隋唐童蒙教育文献,我们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研究分析并有选择地利用它,将那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永远保持住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那些闪闪发光的部分,这也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