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指标体系RC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rgul2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允许某些部位的损伤来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如何控制结构的“破坏模式”是实现预期抗震设防目标的关键。国内外尚没有一套系统简便的评价体系可以对结构地震破坏模式进行系统评价,合理的损伤评判标准应综合考虑经济性、震后修复性、安全性和适用性等因素。强柱弱梁系数是影响结构破坏模式的关键参数,2010抗震规范提高强柱弱梁系数,基于现有研究和实际震害现象表明仍有不少柱铰产生。为此,不少学者提倡强柱弱梁系数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加强-再加强”的惯性思路是自然有助于梁铰机制的形成,但却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因此,有必要用合理的破坏模式评价体系对强柱弱梁系数进行评价,在建筑经济和结构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以此出为合理的强柱弱梁系数提供参考。论文以不同强柱弱梁系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地震破坏模式的经济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理性评价和简化计算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RC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多指标评价体系,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角度综合评价结构地震破坏模式的合理性,经济性涉及修建成本和震后可修复度,安全性以结构的抗倒塌概率为基础;(2)对比了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强柱弱系数结构的反应规律。得到结论:强柱弱梁系数取值越大的结构其地震反应越小,抗震性能越好。随着强柱弱梁系数取值的增大,结构层损伤有减小的趋势,且结构损伤分布越来越均匀,可以有效地避免“局部损伤机制”,“强柱弱梁”式破坏模式越来越明显。(3)基于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对比了不同强柱弱系数对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结论:强柱弱梁系数取值增大,结构的修复费用率、修复时间率和修复难度系数都在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呈现出衰减趋势;结构的经济指标随着强柱弱梁系数的增大逐渐提高,经济性越来越差,增大幅度呈现出递增趋势;(4)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了不同强柱弱系数对安全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结论:增大强柱弱梁系数对结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塑性阶段,而且地震动强度越大,贡献越明显;强柱弱梁系数的增大,可以明显降低RC框架结构破坏模式安全指标,安全性越来越好,但该降低趋势逐渐衰减;(5)基于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合理性多指标体系,根据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对8度0.2g区二级框架强柱弱梁系数取值给出了初步建议;探究了RC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合理性简化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简化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山地掉层结构在山地城市中广泛应用,在城区的建筑结构中大量应用剪力墙构件。掉层由于其具有上下不同嵌固端,受力变形特点、破坏模式等显著不同于一般平地结构,而已有研究多
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合理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实际工程勘察以及设计的首要前提,很大程度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由于地基承
本文将利害关系者管理、风险管理与代建制项目管理相结合,借鉴国内外利害关系者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代建制项目利害关系者管理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高公路扩建工程中斜桥正做的预应力混凝士连续梁在进行横向直接拼究设计时,存在新、旧桥墩台错孔布置的问题,新旧桥梁以斜交方式进行横向拼接,新、旧桥梁的主梁结构之间内力相互
岩石地基的刚度大、承载力高、变形小的特点,使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的基底反力和受力特性与土质地基有所不同。按现行规范进行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本
泥岩在广西广泛分布。广西第三系泥岩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膨胀性,又称为膨胀岩。第三系泥岩是“似岩非岩,似土非土”的岩石和土之间的过度类型,强度介于岩石与土之间,按工程分类归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目前工程抗震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其中在结构中利用粘滞流体阻尼器进行被动控制的方法,由于其装置简单、减震效果明显、材料经济,在实际结构振动控制
自然界中的岩石是一种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材料,通常含有裂隙等缺陷。原生裂隙的起裂、扩展和连接以及岩体的破坏规律是研究岩体工程失稳和破坏的基础。近年来,研究三维裂隙的
锦屏一级水电站双曲拱坝是世界上在建的同类坝型中最高的。由于锦屏坝址区岸坡高陡,开挖规模大、开挖体型复杂,坝基岩体卸荷松弛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以原型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己在小高层住宅建设中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延性相对较差,致使它在抗震结构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