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蛋鸡在进入产蛋期后,此时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状态,同时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对于商品蛋鸡来说,如若在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当,就会缩短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而且机体生理功能和体内代谢会逐渐退化,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明显减弱,易导致其肝脏组织中的脂肪沉积速率过快,脂肪沉积量增加,当蓄积到一定程度后,易出现脂肪肝综合征,导致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明显下降,给蛋鸡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0-S20);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NY-005)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鸡在进入产蛋期后,此时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状态,同时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对于商品蛋鸡来说,如若在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当,就会缩短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而且机体生理功能和体内代谢会逐渐退化,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明显减弱,易导致其肝脏组织中的脂肪沉积速率过快,脂肪沉积量增加,当蓄积到一定程度后,易出现脂肪肝综合征,导致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明显下降,给蛋鸡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蛋鸡健康养殖的问题,契合抗生素作为药物添加剂在产蛋期蛋鸡饲料中逐步被禁用的趋势,因此绿色安全的益生菌发酵饲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试验评估了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营养成分的变化,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蛋鸡生长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作用效果并找出最适的添加浓度。试验利用玉米、豆粕、麸皮为底料,用复合益生菌制备发酵饲料,选用健康的23周龄京粉6号产蛋鸡360只,随机将它们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4%、6%以及8%益生菌发酵饲料的日粮。预试期两周,正试期25周。测定益生菌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鸡蛋胆固醇含量等,初步基于肝脏转录组层面分析来揭示益生菌发酵饲料调控蛋鸡脂质代谢的可能分子机理。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在添加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后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P<0.05),但未显著影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饲料未显著影响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P>0.05),但添加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组显著改善了蛋黄颜色(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饲料后显著降低了蛋黄中TG和TC含量(P<0.05),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组蛋鸡血清TG含量和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0%和16%。3.通过肝脏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寻找影响蛋鸡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调控机制。在基础饲粮组与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组中共筛选出518个差异表达基因,相比于基础日粮组有258个差异基因上调,260个差异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发现有32个显著富集的功能(P<0.05,下同),其中,21个富集在生物过程(BP),10个富集在细胞组分(CC),1个富集在分子功能(MF),有8个GO富集功能主要与胆固醇代谢、甾醇类生物合成和甘油三酯等与脂类代谢相关的代谢过程。差异表达倍数最高的基因是LPL和HMGCR。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4条显著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其中3条与蛋鸡肝脏的脂质代谢有关。试验结论:(1)益生菌发酵饲料可以改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粗蛋白的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可有效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蛋鸡的脂质代谢,降低蛋鸡的血脂水平和鸡蛋的脂质含量,防止蛋鸡发生脂肪代谢障碍。综合评定拟定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添加量为最适添加量。(2)6%的益生菌发酵饲料通过上调或下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而影响肝脏脂质代谢,最终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行调控。
其他文献
提高奶山羊良种繁殖性能对提升奶山羊总泌乳量和羊场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价值。胎盘作为促成母体与胎儿交流的重要枢纽,其分化程度、植入深度、充血量和充氧量都会影响胎儿的生存能力和健康状况,胎盘是保证母羊繁殖性能的关键。本研究以奶山羊产后胎盘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羔数及不同胎次的奶山羊胎盘性状与奶山羊产羔性能的关系;利用RNA-seq技术对9只同一胎次不同产羔数胎盘组织进行测序,以筛选出可能影响繁殖性能的关
哺乳动物体内,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唯一一种可以将父系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成体干细胞。因此,SSCs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将基因编辑技术与SSCs移植技术相结合,可以制作转基因动物,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同时,SSCs也是阐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机制的良好模型。由于睾丸内SSCs的数目稀少,需要分离和富集SSCs才能开展相
淀粉是高产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摄入的淀粉大部分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其中的丙酸被吸收后经过肝脏糖异生为葡萄糖,另一部分经过瘤胃到达小肠被直接消化成葡萄糖。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能量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在瘤胃中降解,同时过多的淀粉在瘤胃中降解容易造成瘤胃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使更多淀粉在小肠中消化是既能量高效又健康的营养调控手段。但是,淀粉在反刍动物小肠中的消化又受到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的
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是位于毛囊底部的特殊的成纤维细胞团,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周期性发育机制与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这一过程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研究表明Hoxc13基因在控制毛发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在真皮乳头细胞中表达,经过该基因过表达或者缺陷处理的小鼠都显示异常的毛发生长。目前利用转录组等多种方法鉴定了大量与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周期性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微生态制剂是全面禁抗背景下一种优质的抗生素替代品,能够有效地参与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微生物区系,促进消化吸收,并具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优点。酿酒酵母是反刍动物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可消耗瘤胃中的氧气,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机体健康状态和动物生产性能。目前涉及酵母对反刍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多,但有关酵母饲喂方式的研究很少,同时,绝大部分研究只观察了酵母在试验期内的效果,未考
在猪肉生产中,适当的脂质沉积会提高出栏猪的体重,增加肌肉内脂质的积聚,提高猪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但过度的脂质沉积对猪的繁殖性能和肉品质等相关经济性状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人类健康而言,脂质的过度沉积,会导致诸多代谢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调控脂质沉积策略。杨芽黄素(Techtochrysin,Tec)是一种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已有研
肝脏承担着代谢与解毒两大主要功能,而在家禽生产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其分泌毒素感染是最常见的肝脏损伤诱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菌在肠道内溶解后释放的大量LPS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对机体的肝脏和脾脏等组织造成损伤,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Protzer et al.2012;Schnabl and Bren
中国有近9000年的养猪传统,目前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50%左右。我国作为猪的驯化中心之一,有83个地方品种,其中南方家猪和北方家猪品种各具特色。但由于古代样本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稀缺,中国家猪早期的遗传结构、选育历史、多样性来源以及古代样本对现代家猪的遗传贡献仍不得而知。本研究对7只约4000年前陕西石峁遗址的古代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发表的159只现代猪基因组数据,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取得
哺乳动物的健康胚胎只有在子宫内膜处于容受性状态(容受期)才能成功植入,此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被重塑,以接受胚胎的附植。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成功植入的重要前提条件。奶山羊情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会导致胚胎植入失败,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circRNA211和miR-431在奶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期差异表达。而且有文献报道CSF1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记基因,但其对奶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建
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囊泡(EVs)是一种调节畜禽肠道粘膜免疫和保障肠道健康的天然大分子生物递送载体,其可携带免疫调节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性分子穿透肠上皮屏障进入基底层与宿主细胞互作。但是将乳酸菌胞外囊泡(EVs)应用于畜禽肠道健康干预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EVs携带活性蛋白无特异性;二是其细胞靶向性差。因此,本研究以一种非共价特异性凸面膜结合小肽VM为接头蛋白,将特异性蛋白GFP锚定于天然EVs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