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检验了我国省级政府之间在环境污染控制政策上的策略互动行为及其特性。“趋劣竞争”(race to the bottom)是公共经济学中有关政府间博弈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于地方政府将环境政策用作为竞争工具,为争夺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而降低环境政策水平,使其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讨论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存在其及特征,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会使我国地方政府有更强的激励参与环境政策策略互动,并且更倾向对竞争对象的政策采取正向反应。接下来,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工业企业平均污染治理投资比重和平均排污缴费为研究变量,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我国省级政府之间在环境污染控制政策上的策略互动行为,并得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明显策略互动行为的结论,并且这种行为具有更关注竞争对手宽松环境政策的特性,这种特性也使得我国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存在“趋劣竞争”的可能性放大。这个结论在本文中构建的以人均GDP增长为基础的权重矩阵下也显著成立,这进一步说明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对于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污染控制政策策略互动的激励。由于解释变量中加入了研究变量的滞后项,检验了污染控制政策的路径依赖型,更好的解决了环境政策内部性的问题,使本文的结论更加稳健。同时本文也检验了现有文献中相关影响环境政策水平的因素,但大多数因素在本文的实证结果中并不显著,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污染控制政策时,更多的是关注竞争对手的政策,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缺少社会监管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机制。本文的结果对于提高我国环境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改进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激励机制,提高环境保护在政府政策制定考量中的位置,是减少政府间策略行为的关键;而建立社会监管影响政府决策的机制,使社会对于环境水平的偏好在政府决策中得到体现,也将有助于我国环境水平的提升。